詳細(xì)解釋
基本詞義
◎ 啑
〈動(dòng)〉
(1) 同“唼”。水鳥或魚類吃食 [peck]。如:啑喋(鳥或鵝鴨吃食)
(2) 通“歃” [suck]。如:啑血(歃血)
(3) [啑啑]∶蟲鳴聲
(4) 另見
基本詞義
◎ 啑
〈名〉
割下的雜草;草渣 [mowed weed]
[季夏之月]大雨時(shí)行,燒啑行水,利以殺草,如以熱湯。——《禮記》
康熙字典
啑【丑集上】【口部】 康熙筆畫:11畫,部外筆畫:8畫
《廣韻》所甲切《集韻》《韻會(huì)》色甲切,音翣。《玉篇》啑喋,鴨食也。亦作唼。《集韻》啑喋,水鳥食魚貌。
又《集韻》作答切,音帀。與同。《左傳·僖二十八年》盬其腦。《註》啑也。《音義》啑,子答反。
又《集韻》所答切,音霎。
又子洽切,音眨。義同,
見《左傳·僖二十八年盬其腦音義》。
又《集韻》《類篇》卽涉切,音接。多言也。
又《史記·呂後紀(jì)》始與高帝啑血盟。《註》索隱曰:啑,使接反。或作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