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圭](http://m.wangrui19258.cn/d/file/zi/zidian19517.png)
圭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圭
⒈ ?古代帝王或諸侯在舉行典禮時拿的一種玉器,上圓(或劍頭形)下方:圭角(
)(圭的棱角,喻鋒芒)。⒉ ?古代測日影的器具:圭表(a.測日影的器具;b.標準)。圭臬(指標準、法度,如“奉為圭圭”)。
⒊ ?古代容量單位(一升的十萬分之一):圭撮(喻小量)。圭勺。
⒋ ?古代重量單位,十圭重一銖,二十四銖重一兩,十六兩重一斤。
⒌ ?潔:圭田(古代卿大夫供祭祀用的田)。
異體字
- 珪
造字法
會意
English
jade pointed at top
※ 圭的意思、基本解釋,圭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 圭
珪
〈名〉
(1) (會意。“從重土”。本義:古玉器名。長條形,上端作三角形,下端正方。中國古代貴族朝聘、祭祀、喪葬時以為禮器。依其大小,以別尊卑。又作珪)
(2) 同本義 [Gui, an elongated pointed tablet of jade held in the hands by ancient rulers on ceremonial occasions]
瑞贄珪者兌上。——《白虎通》
孰為珪璋。——《莊子·馬蹄》。李注:“銳上方下曰珪。”
以青圭禮東方。——《周禮·大宗伯》。注:“圭銳象春物初生。”
司馬牛致其邑與珪焉。——《左傳·哀公十四年》。注:“守邑符信。”
圭幣(帛)俎豆(均為祭器)。——《漢書·郊祀志上》
(3) 又如:圭瑞(古代諸侯所執的玉制符信);圭壁(古代王侯朝聘、祭祀時所用的貴重玉器)
(4) 古代測日影的儀器“圭表”的部件。在石座上平放著的尺叫圭,南北兩端立著的標桿叫表,根據日影的長短可以測定節氣和一年時間的長短 [gui]
每每“親星圭尺,躬察儀漏,目盡毫厘,心窮籌策。”——《祖沖之》
(5) 又如:圭臬
(6) 中國古代較小的容量單位 [unit of a small volume]
圭撮涉于貧友,吝情動于顏色。——南朝梁· 范縝《神滅論》
(7) 又如:圭勺(圭與勺。都是容量單位的名稱);圭撮(古代小單位的量名)
康熙字典
圭【丑集中】【土部】 康熙筆畫:6畫,部外筆畫:3畫
〔古文〕珪《唐韻》古攜切《集韻》《韻會》涓畦切,音閨。《說文》瑞玉也。上圜下方,圭以封諸侯,故從重土。《書·禹貢》禹錫
圭。《詩·大雅》錫爾介圭。《周禮·春官·典瑞》王執鎮圭,公執桓圭,侯執信圭,伯執躬圭。
又《周禮·春官》土圭以致四時日月,封國則以土地。《註》土,猶度也。土圭,測日景之圭。
又量名。《前漢·律歷志》量多少者,不失圭撮。《註》六十四黍爲圭,《後漢·與服志》:又凡合單紡爲一系,四系爲一扶,五扶爲一首,五首爲一文,文采淳爲一圭。
又丸散之刀圭,準如梧桐子大,十分方寸匕之一,方寸匕者作匕正方一寸,抄散不落爲度。見《本草綱目·序例》。
又與閨同。《禮·儒行》蓽門圭窬。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圭【卷十三】【土部】
瑞玉也。上圜下方。公執桓圭,九寸;矦執信圭,伯執躬圭,皆七寸;子執穀璧,男執蒲璧,皆五寸。以封諸矦。從重土。楚爵有執圭。珪,古文圭從玉。古畦切
說文解字注
(圭)瑞玉也。瑞者、以玉爲信也。上圜下方。圭之制、上不正圜。以對下方言之、故曰上圜。上圜下方、法天地也。故應劭曰。圭自然之形。陰陽之始也。以圭爲陰陽之始、故六十四黍爲圭。四圭爲撮。十圭爲一合。量於此起焉。方言曰。鼃、始也。多不得其解。愚謂鼃從圭聲。與圭同音。鼃始也、卽圭始也。公執桓圭九寸。桓、玉部作瓛。此不改者、依周禮文也。鄭曰雙植謂之桓。桓圭以宮室之爲瑑飾。侯執信圭。伯執躳圭。皆七寸。鄭曰。信當爲身。身圭、躬圭皆
以人形爲瑑飾。九寸、七寸謂其長也。子執榖璧。男執蒲璧。皆五寸。二玉以榖以蒲爲瑑飾。五寸謂其徑也。?封諸侯。詳周禮大宗伯典瑞、玉人。天子以封諸侯。諸侯守之以主其土田山川。故字從重土。從重土。重土者、土其土也。古畦切。十六部。楚爵有執圭。此說楚制之乖異也。其事
見各書。若國策之景翠、莊辛。淮南之荊佽非、子發。說苑之鄂君子晳。呂覽之能得五員者。皆楚執圭者也。高注淮南曰。楚爵功臣賜以圭。謂之執圭。比附庸之君。
(珪)古文圭。從王。古文從玉。謂頒玉以命諸侯、守此土田培敦也。小篆重土而省玉。葢李斯之失與。今經典中圭珪錯見。○圭珪移於部末者、許例當如此也。
- 圭的詞語 組詞
- 圭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