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xì)解釋
基本詞義
◎ 乍
〈副〉
(1) (會(huì)意。小篆字形,從亡從一。本義:忽然)
(2) 同本義 [suddenly;abruptly]
乍,暫也。——《廣雅》
今人乍見孺子。——《孟子》
銀瓶乍破。——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雷霆乍驚。——唐· 杜牧《阿房宮賦》
(3) 又如:離乍(分離很驟然);乍乍(忽然);江上漁火乍明乍滅;乍冷乍熱,天氣很不正常
(4) 剛;才 [first;at the beginning]
波色乍明。——明· 袁宏道《滿井游記》
乍出于匣。
(5) 又如:春寒乍暖,又下起了毛毛細(xì)雨;大雨乍停,球賽又繼續(xù)進(jìn)行
(6) 初;開始 [for the first time]
韶光明媚,乍晴轉(zhuǎn)暖清明后。——柳永《笛家弄詞》
(7) 又如:初來(lái)乍到,情況又不大了解,怎能亂發(fā)議論呢!老戰(zhàn)友分別多年,乍一見面內(nèi)心多高興!
(8) 正;恰 [just]
歸去潒沉醉,小院新池月乍寒。——后周· 和凝《拋球樂(lè)》
涼透小簾櫳,乍夜長(zhǎng)遲睡。——張翥《真珠簾》
(9) [代]∶表示疑問(wèn)語(yǔ)氣,相當(dāng)于“怎”、“哪” [what]
乍想到了此處,遭逢魔障,又被他遣山壓了。——《西游記》
詞性變化
◎ 乍
<連>
(1) 或者 [or]
或卷或舒,乍輕乍重。——秦· 李斯《用筆法》
(2) 寧可 [would rather]
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黃金籠下生。——唐· 李白詩(shī)
◎ 乍
〈動(dòng)〉
(1) 伸開;伸展 [spread;extend]。如:乍翅
(2) 因害怕而顫動(dòng) [shake]
不由我意張狂,心驚乍。——佚名《鴛鴦被》
(3) 聳;豎 [erect]
直氣得胡髭眉花一乍一乍的。——《紅旗譜》
(4) 又如:毛乍(汗毛豎起)
◎ 乍
〈形〉
俏麗的 [pretty]
俺那小姐呵,打扮的身子兒乍。——《西廂記》
康熙字典
乍【子集上】【丿部】 康熙筆畫:5畫,部外筆畫:4畫
《唐韻》鉏駕切《集韻》《正韻》助駕切,槎去聲。《增韻》暫也,初也,忽也,猝也,甫然也。《孟子》今人乍見孺子。
又《荀悅·雜言》一俯一仰,乍進(jìn)乍退。
又《集韻》《類篇》卽各切。同作。三代鼎文款識(shí),作皆書爲(wèi)乍。
說(shuō)文解字
說(shuō)文解字
乍【卷十二】【亾部】
止也,一曰亡也。從亡從一。鉏駕切〖注〗徐鍇曰:“出亡得一則止,暫止也。”
說(shuō)文解字注
(乍)止亡?也。各本作止也一曰亡也六字。今正。乍無(wú)亡義。淺人離析所改耳。補(bǔ)?字者、如母下云止?也。亦本有?而後人刪之。乍與母同意。母者、有人姦女而一止之。其言曰母。?者、有人逃亡而一止之。其言曰乍。皆咄咄逼人之語(yǔ)也。亡與止亡者皆必在倉(cāng)猝。故引申?duì)?wèi)倉(cāng)猝之稱。廣雅曰。暫也。孟子。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左傳。桓子乍謂林楚。文意正同。而左傳俗本改乍爲(wèi)咋。從亡一。會(huì)意。鉏駕切。古音在五部。一、逗。有所礙也。礙者、止也。說(shuō)從一之意。母字從一、亦是有所礙之之意。
- 乍的詞語(yǔ) 組詞
- 乍的成語(y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