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 聵
聵
〈動〉
(1) 先天性耳聾。后泛指耳聾 [deaf]
聵,生而聾也。從耳,貴聲。——《說文》
蘄州龐君 安常善醫則聵。——《東坡志林》
聾聵不可使聽。——《國語·晉語四》
(2) 又如:聵眊(耳聾眼花。引申為昏聵)
詞性變化
◎ 聵
聵
〈形〉
(1) 昏聵,不明事理 [unknown]
近愚則聵。——皮日休《耳箴》
開聾啟聵。——孔尚任《桃花扇》
(2) 又如:聵聵(胡涂無知,不明事理)
康熙字典
聵【未集中】【耳部】 康熙筆畫:18畫,部外筆畫:12畫
《唐韻》《集韻》五怪切《韻會》魚怪切,音
。《說文》聾也。《晉語》聾聵,不可使
。《註》生而聾曰聵。《類篇》或作
。亦作
。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聵【卷十二】【耳部】
聾也。從耳貴聲。,聵或從?。五怪切〖注〗臣鉉等曰:當從
省,義見
字注。
說文解字注
(聵)聾也。國語曰。聾聵不可使聽。韋云。耳不別五聲之和曰聾。生而聾曰聵。從耳。聲。五怪切。十五部。
()聵或從?。許書?聲之字三。而逸?篆。
()或從
作。?應改?省。說見豕部。
- 聵的詞語 組詞
- 聵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