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六
⒈ ?數名,五加一(在鈔票或單據上常用大寫“陸”代):六書(古時分析漢字形、音、義而歸納出來的六種造字法)。六甲。六藝(a.古時指“禮”、“樂”、“射”、“御”、“書”、“數”六種技藝;b.六經)。六欲(佛教名詞,指“色欲”、“形貌欲”、“威儀姿態欲”、“言語音聲欲”、“細滑欲”、“人想欲”;泛指人的各種欲望)。六合(“東”、“南”、“西”、“北”、“上”、“下”,用以指天地和宇宙)。六親(較早是指“父”、“母”、“妻”、“子”、“兄”、“弟”;泛指所有親屬)。六經(六種儒家經典,即《詩》、《書》、《易》、《禮》、《樂》、《春秋》)。六畜(六種家畜,指“豬”、“牛”、“羊”、“馬”、“雞”、“狗”)。六朝(
)(“吳”、“東晉”、“宋”、“齊”、“梁”、“陳”,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中國江蘇省南京市,后又泛稱“南北朝”)。六腑(中醫指“胃”、“膽”、“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六言詩。六弦琴。⒉ ?中國古代樂譜的記音符號,相當于簡譜“5”。
其他字義
六
⒈ ?〔六安〕地名,在中國安徽省。
⒉ ?〔六合〕地名,在中國江蘇省。
異體字
- 陸
漢英互譯
hexad、six
造字法
會意
English
number six
※ 六的意思、基本解釋,六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 六
〈數〉
(1) 五加一的和 [six]
人道以六制。——《管子·五行》
六日不詹。——《詩·小雅·采綠》
六主律。——《易·本命》
夫六中色也。——《國語·周語》
六王畢,四海一。——杜牧《阿房宮賦》
(2) 又如:六禮(中國古代婚姻需備的六種禮節: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六味(指苦、酸、甘、辛、咸、淡等六種滋味);六料(原指稻、黍、稷、粱、麥、菽六谷,后為各種谷物的泛稱);六兒(僮仆的泛稱);六丁六甲(道教稱供天帝役使的陰神為六丁,陽神為六甲);六街三市(泛稱眾多街市);六曹(指功曹、倉曹、戶曹、兵曹、法曹、士曹)
(3) 《易》卦之陰爻稱為六 [six]
易之數,陰變于六,正于八,從入,從八。——《說文》
(4) 又如:初六(由下而上的第一個陰爻);上六(最上一個即第六個陰爻);六爻(爻,是構成《易》卦的基本符號。每三爻會成一卦。兩卦即是六爻);六出(雪花。因呈六角形)
(5) 六次 [six]
六黜清能,六進否劣。——《晉書·杜預傳》
詞性變化
◎ 六
〈名〉
(1) 工尺譜記音符號之一,表示音階上的一級 [a note of the scale on gongchipu]
其黃鐘清用“六”字。——《宋史》
(2) 古國名 [Liu state]。周封皋陶的后代在六。在今安徽省六安縣北
楚人滅 六。——《左傳·文五年》
(3) 姓
(4) 另見
基本詞義
◎ 六
〈名〉
(1) 古國名 [Lu state]。故城在今安徽省六安縣北
秋,楚人滅 六。——《春秋》
(2) 古縣名[Lu county]。在今安徽省六安縣
當陽君 英布為 九江王,都 六。——《漢書》
(3) 另見
康熙字典
六【子集下】【八部】 康熙筆畫:4畫,部外筆畫:2畫
《唐韻》《集韻》《韻會》力竹切《正韻》盧谷切,音陸。《說文》易之數,隂變于六,正于八。《玉篇》數也。《增韻》三兩爲六,老隂數也。
又國名。《左傳·文五年》楚人滅六。《史記·黥布傳》布者,六人也。《註》索隱曰:地理志,廬江有六縣。蘇林曰:今爲六安也。
又葉錄直切,音近力。《前漢·西域敘傳》總統城郭,三十有六。修奉朝貢,各以其職。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六【卷十四】【六部】
《易》之數,陰變於六,正於八。從入從八。凡六之屬皆從六。力竹切文一
說文解字注
(六)易之數。侌變於六。正於八。此謂六爲陰之變。八爲陰之正也。與下文言七九一例。八篆巳見二篇。故類言之。六爲陰之變。九爲陽之變。聖人以九六繫爻。而不以七八。金氏榜曰。乾鑿度謂七八爲彖。九六爲變。故彖占七八。爻占九六。一爻變者以變爻占。是爻占九六也。六爻皆不變及變兩爻以上者、占之彖辭。是彖占七八也。公子重耳筮得貞屯悔豫皆八。董因筮得泰之八。穆姜筮得艮之八。凡陰不變者爲八也。從入八。會意。力竹切。三部。凡六之屬皆從六。
- 六的詞語 組詞
- 六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