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 膂
〈名〉
(1) (形聲。從肉,旅聲。本義:脊梁骨) 同本義 [backbone]
膂,篆文呂從肉,從旅。——《說文》
今命爾予翼,作股肱心膂。——《書·君牙》
而使內處心膂,外總兵權。——《文選·庾亮讓中書令表》注引賈逵《國語》注:“膂,脊也。”
(2) 按:“膂”是后起字,為別于姓呂的“呂”和黃鐘大呂的“呂”。又如:膂烈(剛強)
康熙字典
膂【未集下】【肉部】 康熙筆畫:16畫,部外筆畫:10畫
《廣韻》力舉切《集韻》《韻會》《正韻》兩舉切,音呂。《說文》脊骨也。象形。《博雅》膂,肉也。《書·君牙》作股肱心膂。
又《玉篇》古與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