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學生關心國事,誰都知道是進步現象,而促進民主政治,首先必須廣開言路,發揚民意。
2.在和言路交手之前,他決定先救出了依鶴的女人潘鳳飛,免得到時候礙手礙腳。
3.當今皇帝鑾鋒二世更是一位賢明的君主,其輕徭薄賦,廣開言路,使得國力在原有基礎上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也震懾了西大陸虎視耽耽的諸國。
4.廣開言路、廣納善策,是增強決策過程的科學化、民主化的必由之路,是建設服務型政府必備的“執政品格”。
5.一百十七、自宋太祖開國以來,為開言路,即準許諫官風聞奏事,且可不負言責,尤其對于執政的宰相,是一種制衡作用,免其專擅奪權。
6.學生關心國事,誰都知道是進步現象,而促進民主政治,首先必須廣開言路,發揚民意。
7.案結后,言路大嘩,慶王又令振貝子具疏辭職,奉旨雖準他開缺,恰仍溫語褒獎,說他年富力強,才識穩練,有此本領,故善作護花鈴。
8.清靈歷書992年,自石幕繼位清靈城主以來,蔽塞四方言路,舉枉措直,政績節節衰退,哀鴻遍野。
※ "言路"造句忙推網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