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凡聽言,要先知言者人品,又要知言者意向,又要知言者識見,又要知言者氣質,則聽不爽矣。呂坤
2.言者志之苗,行者文之根。
3.古人早就說過言者無罪,聞者足戒,大家有什么意見,只要提出來,就是對我的幫助。
4.人民有話不能言,言者無責可自負。其結果必然成為瓦釜雷鳴、黃鐘毀棄的世界。
5.他與元明撫今追昔,百感交集,他在文中感嘆:“蠻中九年,白頭來歸,而相見于此,訪舊撫新,悲喜兼懷,其情有不勝言者矣!”。
6.寡言者可以杜忌,寡行者可以藏拙,寡智者可以習靜,寡能者可以節勞。
7.事事順吾意而言者,此小人也,急宜遠之。
8., 發言者持續著他的講演,提到點子上時,他按捺不住心里的激動,要介紹一切成果了今天結業禮的了不得的大家!
9.不言體育而空言道德,空言智識,言者暗矣,聽者心厭矣,究于事實能使他養成忍受痛苦的習慣;為了使他將來受得住關節脫落、腹痛和疾病的折磨,就必須使他歷盡體育鍛煉的種種艱苦。
10.一種教條一旦控制了國家機關,國家就會成為鎮壓的工具,并迅即建立恐怖統治。任何言論,只要是向無限權力挑戰的,都必須予以鎮壓,還要扼住那持異議的言者和作者的脖子。
11., 發言者繼續著他的演講,說到點子上時,他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要介紹"所有成就了今天畢業禮的了不起的人們!"。
12.不言體育而空言道德,空言智識,言者暗矣,聽者心厭矣,究于事實何俾華考范文網能使他養成忍受痛苦的習慣;為了使他將來受得住關節脫落、腹痛和疾病的折磨,就必須使他歷盡體育鍛煉的種種艱苦。
13.多躁者必無沉毅之識,多畏者必無卓越之見,多欲者必無慷慨之節,多言者必無質實之心,多勇者必無文學之雅。
14.持反對意見的發言者把布朗先生的論點駁得體無完膚。
15.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16.太五12應當喜樂歡騰,因為你們在諸天之上的賞賜是大的;原來在你們以前的申言者,人也是這樣逼迫他們。
17.多私者不義,揚言者寡信。
18.路六26人都說你們好的時候,你們就有禍了,因為他們的祖宗待假申言者也是這樣。
19.假如當初蔡桓公能虛心聽取扁鵲的勸告,何至于病入膏肓,一命嗚呼呢?如果當初唐太宗不能聽取魏征的逆耳之言,又怎么能出現“貞觀之治”呢?善納人言者,昌;不納人言者,亡。
20.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21.假如當初蔡桓公能虛心聽取扁鵲的勸告,何至于病入膏肓,一命嗚呼呢?如果當初唐太宗不能聽取魏征的逆耳之言,又怎么能出現“貞觀之治”呢?善納人言者,昌;不納人言者,亡。
22.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與之言哉!
23.言者諄諄,聽者藐藐,諄諄:教誨不倦的樣子;藐藐:疏遠的樣子。說的人很誠懇,聽的人卻不放在心上。
24.假如當初蔡桓公能虛心聽取扁鵲的勸告,何至于病入膏肓,一命嗚呼呢?如果當初唐太宗不能聽取魏征的逆耳之言,又怎么能出現“貞觀之治”呢?善納人言者,昌;不納人言者,亡。
25.假如當初袁紹能禮賢下士,虛心聽取許攸的勸告,何至于痛失烏巢。兵敗官渡呢?假如當初唐宗不能聽取魏征逆耳忠言,又怎能出現;貞觀之治;的太平盛世呢?善納忠言者昌;拒納人言者亡。
26.教師總是真正上帝的代言者,真正天國的引路人。
27.“上舍之士,多致位通顯,入玉堂,進框密,出則建節而試士,其余登甲科、舉成均,牧民有善政,及撰述成一家言者,不可勝數。
28.持反對意見的發言者把布朗先生的論點駁得體無完膚。
※ "言者"造句忙推網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