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清朝末年,內憂外患,國無寧日,人民渴望有安邦定國的志士出現(xiàn),挽救民族的危亡。
2., 清朝末年,內憂外患,國無寧日,人民渴望有安邦定國的志士出現(xiàn),挽救民族的危亡。
3.而只有那些在國家危亡之際挺身而出,守死善道,百折不撓的仁人志士。
4.今后,誰能解救祖國于危亡,使民眾安居樂業(yè),即馨香禱祝之。
5.面對外敵的入侵和民族的危亡,他積極奔走呼號,倡導開發(fā)民智、啟發(fā)民眾愛國覺悟。
6.但是,蔣介石反動派卻不顧民族危亡,槍口對內,一心反共,對日本帝國主義卑躬屈膝,把大好河山拱手相送。
7.1911年5月,皇族內閣成立,岑春煊對此更為失望,稱此局面為“吏殘于上,民怨于下,譬猶厝火積薪,不可終日危亡之勢,盡人皆知”。
※ "危亡"造句忙推網(wǎng)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