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為韋偃雙松圖歌》鑒賞
原文
天下幾人畫古松,畢宏已老韋偃少。
絕筆長風起纖末,滿堂動色嗟神妙。
兩株慘裂苔蘚皮,屈鐵交錯回高枝。
白摧朽骨龍虎死,黑入太陰雷雨垂。
松根胡僧憩寂寞,龐眉皓首無住著。
偏袒右肩露雙腳,葉里松子僧前落。
韋侯韋侯數相見,我有一匹好東絹。
重之不減錦繡段,已令拂拭光凌亂。
請公放筆為直干。
賞析
此詩起句語調平緩,“天下幾人畫古松,畢宏已老韋偃少”總出韋偃善畫松且正當年,接著,突然發出警語:是說當韋偃畫成擱筆的時候,松樹梢末忽起清風,滿堂觀畫的人都為之動色,驚嘆松畫的神妙。這與“堂上不合生楓樹,怪底江山起煙霧”的驚人句具有異曲同工之妙。
中段八句,具體描繪韋偃《雙松圖》中的景象,詩境即是畫境。意思長滿苔蘚的雙松樹皮,已經坼裂,屈曲如鐵的松枝,交錯回環?!鞍状荨?、“黑入”二句分承上文詩意,就“皮裂”和“枝回”作進一步的形象描繪。“白摧朽骨龍虎死”,是指松皮坼裂的枝干好象龍虎的朽骨,韋偃用枯淡的筆法畫枝干,所以說“白摧”?!昂谌胩幚子甏埂保稳莼丨h枝干上的松葉,好像下垂的陰云雷雨,韋偃用濃潤的筆觸畫樹蔭,因此稱“黑入”?!八筛币韵滤木?,描寫松下入定僧,神態宛然。須眉花白的胡僧在松下入定,右肩和雙腳任其袒露,寂無聲息,似乎在休憩,連松葉中的松子掉下來也不知道。
詩人喜愛韋偃的松畫,于是備絹求畫?!绊f侯韋侯數相見”,可見詩人與韋偃已是熟識的朋友,所以他便拿出“不減錦繡段”的“好東絹”,請畫家縱筆作畫。韋偃畫松,以屈曲見奇,畫直干松就難以顯示出他畫技的長處,杜甫卻請求他“放筆為直干”,這里是說:你能縱筆畫直干的松樹嗎?強人所難,戲之也。也可見兩人交情深厚。全詩別無“戲”意,直到結句才照應題上的“戲”字。
題畫詩最基本的藝術要求是,詩人應當進入畫的實境中,把繪畫美轉化為詩藝美。此詩開頭四句和結尾五句,從《雙松圖》的藝術效果著筆,渲染韋偃畫藝的出神入化,以至引起詩人的極大興致,出絹求畫。而中段八句,才是描寫《雙松圖》的畫面,畫的實境是雙松和松下老僧。前四句,描繪雙松宛轉盤曲之態、煙霞風云之變,著力表現松的奇崛之美;后四句,描摹松下老僧瀟灑脫俗的神情,著力再現人物的靈異之美。松之奇崛和僧之靈異,融為一體,構成整幅《雙松圖》的繪畫美。詩人用詩的語言再現了它們,造成了奇峭的詩境美。
杜甫簡介
唐代·杜甫的簡介
![杜甫](/d/file/p/42dcb9ea3e1e38ca36a5c92cddf237bb.jpg)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