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金船·無情流水多情客》鑒賞
原文
無情流水多情客,勸我如曾識。杯行到手休辭卻,這公道難得。曲水池上,小字更書年月。還對茂林修竹,似永和節。
纖纖素手如霜雪,笑把秋花插。尊前莫怪歌聲咽,又還是輕別。此去翱翔,遍賞玉堂金闕。欲問再來何歲,應有華發。
賞析
上片寫送別宴會上曲水流觴的場景。蘇軾樂在曲水流杯的游戲中,把“無情流水”與“多情客”對照寫來,顯得饒有情味。接著將“流水”人格化,說流水勸我飲酒,蘇軾和流水如同似曾相識一般。“杯行到手可不要推辭,這樣的公道事是很難得的!”出語幽默,暗含著對世事的褒貶。蘇軾還運用王羲之《蘭亭集序》中一些現成的詞語,“曲水池上”、“茂林修竹”,勾畫出曲水流觴的場景,并多少透露出蘇軾清雅脫俗的情懷。
下片轉到寫別情。“纖纖素手如霜雪,笑把秋花插。”這兩句強化了送別宴會留給蘇軾的美好的印象,以寫歌女的肢體、表情和動作為承啟的筆墨,寫來像特寫鏡頭一樣鮮明。“尊前莫怪歌聲咽,又還是輕別。”這兩句從歌女的聲情側面觸及了離別之情,別責怪歌女唱出了嗚嗚咽咽的歌聲,不要把離別當作一回事。“此去翱翔,遍賞玉堂金胭。”這兩句是專寫楊繪,道出了送別的情由,以鳥的“翱翔”比喻人在仕途上的進取,以“玉堂金胭”點明楊繪入朝為翰林。“欲問再來何歲,應有華發。”寫出了離別的惆悵,表達了蘇軾真摯的友情。
該詞是一首送別詞,采用擬人、用典的寫作手法,以懷古為贈別,反襯了蘇軾與舊友相勸飲酒以及濃郁的情誼。蘇軾憑著對生活的觀察和感受的能力,既描敘了兒女柔情,又有吊古追遠之意,可謂詞中有詩,這是蘇軾詞的一大特點。該詞寫出了一個送別詞全新的境界,已超出了一般的送別詞。
蘇軾簡介
唐代·蘇軾的簡介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