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送鄭厚卿赴衡州》鑒賞
原文
寒食不小住,千騎擁春衫。衡陽石鼓城下,記我舊停驂。襟以瀟湘桂嶺,帶以洞庭青草,紫蓋屹西南。文字起《騷》《雅》,刀劍化耕蠶。
看使君,於此事,定不凡。奮髯抵幾堂上,尊俎自高談。莫信君門萬里,但使民歌《五袴》,歸詔鳳凰銜。君去我誰飲,明月影成三。
賞析
上片記述友人赴任未上路,迎君已有待。“寒食不小住”一句點明離別時令,“千騎擁春衫”是寫友人赴任的前驅儀仗。接著“衡陽石鼓城下”一句,寫詩人安撫湖南時,曾按視其地,所以說“記我舊停驂”。“襟以瀟湘桂嶺,帶以洞庭青草,紫蓋屹西南”,瀟湘、桂嶺、洞庭、青草、紫蓋五個地名直接串起句子,且由于地名的相關性而在詞中并不顯得突兀。雖然詩人未必有意要采取這種結體方式處理作品,但客觀上為即席寫作減省很多的時間。“文字起《騷》《雅》,刀劍化耕蠶”兩句是寫社會人文環境,那里有著優秀的文化傳統,百姓們務農蠶耕,安居樂業,所以作者希望友人體察民情,解除民間疾苦。
下片詩人鼓勵鄭厚卿憑借才華富民強國,以立功勛。“看使君,於此事,定不凡。奮髯抵幾堂上,尊俎自高談。”五句是對鄭厚卿的贊揚和鼓勵,說其有著卓爾不群的才能和剛強豪放的性格,定會干出一番事業。“莫信君門萬里,但使民歌《五袴》,歸詔鳳凰銜。”三句勸勉鄭厚卿在衡州取得業績,使百姓富足了,朝廷會予以拔擢,并委以重任。結尾兩句筆鋒一轉,抒發離別的憂怨,朋友走后再飲酒時,就只有“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了,渲染了一種孤獨感,表現了與朋友情意的深厚、真摯。
此詞為送別之作。一起點題,留人不住,匆匆而去。結拍惜別,無人共飲,唯有邀月。中間疊層鋪敘,或描畫山川形勝,或頌揚非凡才干,或預祝鳳詔早降。詩人希望友人效法古之良吏,發展文化,關心農桑,嚴于吏治,興利除弊,做一個萬民稱頌的好官。這說明詞人胸懷深廣,不獨愛國,而且憂民,兩者兼而有之。
辛棄疾簡介
唐代·辛棄疾的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