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馬長城窟行》鑒賞
原文
飲馬長城窟,水寒傷馬骨。
往謂長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
官作自有程,舉筑諧汝聲!
男兒寧當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長城。
長城何連連,連連三千里。
邊城多健少,內舍多寡婦。
作書與內舍,便嫁莫留住。
善待新姑嫜,時時念我故夫子!
報書往邊地,君今出語一何鄙?
身在禍難中,何為稽留他家子?
生男慎莫舉,生女哺用脯。
君獨不見長城下,死人骸骨相撐拄。
結發行事君,慊慊心意關。
明知邊地苦,賤妾何能久自全?
賞析
本詩用樂府舊題,以秦代統治者驅使百姓修筑長城的史實為背景,通過筑城役卒夫妻對話,揭露了無休止的徭役,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詩中用書信往返的對話形式,揭示了男女主人公的內心世界和他們彼此間地深深牽掛,贊美了筑城役卒夫妻生死不渝的高尚情操。語言簡潔生動,真摯感人。
第一層(1—8句),寫筑城役卒與長城吏的對話:
讓馬飲水,只得到那長城下山石間的泉眼,那里的水是那么的冰冷,以致都傷及到了馬的骨頭里。
一位筑城役卒跑去對監修長城的官吏懇求說:你們千萬不要長時間的滯留我們這些來自太原的役卒?。?/p>
監修長城的官吏說:官府的工程自有一定的期限,哪能由你們說了算!趕緊拿起工具,大家一齊唱打夯的號子,盡力干活去吧!
筑城役卒心里想:男子漢大丈夫,寧愿上戰場在與敵人的廝殺中為國捐軀,怎么能夠滿懷郁悶地一天天地修筑長城呢?
第二層(9—12句),過渡段,承上啟下:
長城啊長城,是那么的蜿蜒曲折,它一直連綿了三千里遠。
邊城多的是健壯的年輕男人,家中大多只剩下獨居的女人了。
第三層(13—28句)寫筑城役卒與妻子的書信對話:
這位筑城役卒寫信給在家的妻子說:你趕緊趁年輕改嫁吧,不必留在家里等了。
你要好好服侍新的公公婆婆,也要時時想念著原來的丈夫?。?/p>
妻子在送往邊地的信中說:你把我當成什么人了,你這時候還說出這么淺薄的話來?
筑城役卒回信說:我自己處在禍難當中,也許今生我們再也沒有團圓的可能了,為什么要去拖累別人家的女兒呢?
將來如果你生了男孩,千萬不要去養育他;如果生下女孩,就用干肉精心地撫養她吧!
你難道沒看見長城的下面,死人尸骨累累,重重疊疊地相互支撐著,堆積在一塊嗎?
妻子回信說:我自從結婚嫁給你,就一直伺候著你,對你身在邊地,心里雖然充滿了哀怨,可時時牽掛著你啊。
現在我明明知道在邊地筑城是那么地艱苦,我又怎么能夠自私地圖謀長久地保全自己呢?
陳琳簡介
唐代·陳琳的簡介
陳琳(?-217年),字孔璋,廣陵射陽人。東漢末年著名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生年無確考,惟知在“建安七子”中比較年長,約與孔融相當。漢靈帝末年,任大將軍何進主簿。何進為誅宦官而召四方邊將入京城洛陽,陳琳曾諫阻,但何進不納,終于事敗被殺。董卓肆惡洛陽,陳琳避難至冀州,入袁紹幕府。袁紹失敗后,陳琳為曹軍俘獲。曹操愛其才而不咎,署為司空軍師祭酒,使與阮瑀同管記室。后又徙為丞相門下督。建安二十二年(217年),與劉楨、應玚、徐干等同染疫疾而亡。 陳琳著作,據《隋書·經籍志》載原有集10卷,已佚。明代張溥輯有《陳記室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