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引·渡口》鑒賞
原文
渡口、向晚,乘瘦馬、陟平岡。西郊又送秋光。對暮山橫翠,衫殘葉飄黃。憑高念遠,素景楚天,無處不凄涼。
香閨別來無信息,云愁雨恨難忘。指帝城歸路,但煙水茫茫。凝情望斷淚眼,盡日獨立斜陽。
賞析
上片在人物活動中寫景:渡口斜陌,瘦馬行人,登平岡而望秋景,從暮山橫翠、殘葉飄黃中生發出憑高念遠的凄涼之感。下片懷念香閨佳人,因久無信息而煩惱愈深,舊情難忘。意欲返回帝城,卻又煙水茫茫,歸期無望,只好獨立斜陽,望斷淚眼。
此詞表面上雖寫的是旅途相思之情,但寄寓其中的人生感慨實在多于相思之情。詞中為我們描繪了一個凄苦的漂泊者的形象:乘瘦馬,陟平岡,在深秋暮色中,面對的只是暮山橫翠、殘葉飄黃,非常的凄涼。此刻,或許只有脈脈溫情可以撫慰他孤獨的懷抱,但“香閨別來無信息”,他所能把握的,只有一些溫馨的回憶,也只是回憶而已。而另一方面,“帝城歸路”又“煙水茫茫”,縱使他“凝情望斷”了“淚眼”,最終也只留下一個“盡日獨立斜陽”的孤獨的身影。漂泊,阻斷了過去和未來,使漂泊者成為一個純粹孤獨的存在,一個被時間和空間同時剝離了的存在,這是非常悲哀的。
這首詞語言凝練,節奏舒緩,首尾呼應;通篇不用典實,不施涂澤,清暢如話,彌見其天真率意也。
柳永簡介
唐代·柳永的簡介
![柳永](/d/file/p/cadf878eea5c21a5a264f7978c5dfd6b.jpg)
柳永,(約987年—約1053年)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漢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宋仁宗朝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他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畢生精力作詞,并以“白衣卿相”自詡。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于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創作慢詞獨多。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極其廣泛,人稱“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對宋詞的發展有重大影響,代表作 《雨霖鈴》《八聲甘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