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軍登城樓》鑒賞
原文
城上風威冷,江中水氣寒。
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長安。
賞析
詩歌以對句起興,在深秋的一個清晨,詩人登上了廣陵城樓,縱目遠望,浮思遐想。此刻樓高風急,江霧濃重,風雨瀟瀟。“城上風威冷,江中水氣寒”兩句寫深秋景色,城上冷風颼颼,江中水氣寒冷,好一派肅殺景象。詩句曉暢雋永,看似質樸平易不著筆力。詩人借用了《梁書·元帝紀》中“信與江水同流,氣與寒風共憤”的典故,恰到好處地抒發了同仇敵愾的豪情與激憤。充分表現臨戰前的緊張、肅穆、莊嚴的氣氛和將士們的進取、希望和信心。此二句營造一個“風冷水寒”的悲劇氛圍,與“風瀟瀟兮易水寒”一樣,給人以慷慨悲壯蒼涼激越的感受。詩的三四句寫詩人對討武戰爭必勝的信心。第三句詩“戎衣何日定”,“何日”意為“總有一天”,以否定式表肯定,必勝之心力透紙背。這句詩借周武王討伐殷紂王的故事隱喻李敬業討伐武則天是以有道伐無道,說明“匡復”是正義的,順應民心、天意的,因此也必定是會勝利的。詩的最后一句,“歌舞入長安”,水到渠成輕松自然地作了結尾,表現出詩人必勝的信念及勇往直前,不成功則成仁的徹底反抗精神和大無畏氣概。
這首詩工于用典且渾然一體,增強了詩的深度和概括力。這首小詩,屬對工整,語言樸實,音韻和諧流暢。若將此詩的意境分而析之,不難發現,此詩所描述的是“風冷水寒”的清冷之境,而“戎衣歌舞”所體現的卻是詩人的滿腔熱情和雄心,這一“冷”一“熱”對比,映襯,賦予了此詩特有的魅力。
駱賓王簡介
唐代·駱賓王的簡介
![駱賓王](/d/file/p/e35e32330a183f6b1482bd69288c033c.jpg)
駱賓王(約619—約687年)字觀光,漢族,婺州義烏人(今浙江義烏)。唐初詩人,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杰”。又與富嘉謨并稱“富駱”。高宗永徽中為道王李元慶府屬,歷武功、長安主簿,儀鳳三年,入為侍御史,因事下獄,次年遇赦,調露二年除臨海丞,不得志,辭官。有集。駱賓王于武則天光宅元年,為起兵揚州反武則天的徐敬業作《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敬業敗,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殺,或云為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