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絳唇·庚午重九再用前韻》鑒賞
原文
不用悲秋,今年身健還高宴。江村海甸??傋骺栈ㄓ^。
尚想橫汾,蘭菊紛相半。樓船遠。白雪飛亂??沼心昴暄恪?/p>
賞析
重陽必登高。文人登高,難免要寄托秋天的情思?!白怨欧昵锉帕取保锖孟癯闪艘环N傳統(tǒng)。蘇軾針對這種情緒,詞一開始就說:“不用悲秋,今年身健還高宴。”這一驚人之語,是針對杜甫《九日藍田崔氏莊》中“老去悲秋強自寬”和“明年此會知誰健”而發(fā)的。杜甫詩的意思是:人已老大,在秋天更容易產(chǎn)生悲哀的情緒,今天我們在一起聚會,只是勉強寬慰自己而已,明年重九再舉行宴會,還不知誰健在呢?杜甫作此詩時僅49歲,還不到嘆老悲衰的年齡,但他處在安史之亂的動蕩年代里,又因上疏救房瑁,被目為房瑁死黨,貶為華州司功參軍,因此對前途悲觀,情緒低沉。蘇軾同情杜甫的處境,但不同意他悲觀失望的情緒。蘇軾一生也不得志,在黨爭激烈的宋代,因政見與舊黨和新黨均不合,既得罪了新黨,又得罪了舊黨。先被新黨捏造罪名,抓進監(jiān)獄,長達半年之久,這就是有名的“烏臺詩案”;現(xiàn)又被舊黨排斥在外,在杭州做個太守。對這一切,他都以“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態(tài)度對待之。
下片“尚想橫汾,蘭菊紛相半”。“橫汾”、“蘭菊”,事出漢武帝《秋風(fēng)辭》:“秋風(fēng)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薄肚镲L(fēng)辭》是漢武帝“行幸河?xùn)|,祠后土,顧視帝京欣然中流,與群臣飲宴,上歡甚,乃自作《秋風(fēng)辭》。”(《樂府詩集》卷八十四引《漢武帝故事》)此詩筆力雄健,表現(xiàn)了一代英主在秋高氣爽的季節(jié)里,泛舟中流,與群臣飲宴的歡樂景象。“尚想”二字,透露出蘇軾對漢武帝那種具有沖破秋天的肅殺氛圍而俯仰天地的氣概,抱有向往之情。但漢武帝畢竟隨著歷史的長河而去了,留給后人的只有“白云飛亂??沼心昴暄恪?。這兩句用漢武帝《秋風(fēng)辭》首二句:“秋風(fēng)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及唐李嶠《汾陰行》:“不見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飛”,而略有變化,流露出對漢武帝高吟《秋風(fēng)辭》之事淪為歷史陳跡的嘆惋。
這首詞表現(xiàn)了作者對“悲秋”與眾不同的看法,一反文人悲秋的傳統(tǒng),唱出了高昂的調(diào)子,實在可貴。他用自己潛心佛老所獲得的不隨物悲喜的思想和超脫的人生態(tài)度對待生活,在遭受挫折時,不悲觀失望;在境遇順達時,也不沾沾自喜,從而永遠保持自己內(nèi)心的平衡,走過人生中的坑坑坎坎。這在惡濁的封建秩序下,具有相對的進步意義。在表現(xiàn)方法上,或翻用古詩,或引用古事,并用“尚想”、“空有”等字,化實為虛,還能融佛理于淺顯明白的語言之中,都是值得稱道的。
蘇軾簡介
唐代·蘇軾的簡介
![蘇軾](/d/file/p/15791ffa9f2e4fdffa6a818acd42d395.jpg)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xué)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xué)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shù)表現(xiàn)獨具風(fēng)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chuàng)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xué)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