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銜杯·追悔當初孤深愿》鑒賞
原文
追悔當初孤深愿。經年價、兩成幽怨。任越水吳山,似屏如障堪游玩。奈獨自、慵抬眼。
賞煙花,聽弦管。圖歡笑、轉加腸斷。更時展丹青,強拈書信頻頻看。又爭似、親相見。
賞析
這是一首客中懷人之作,所表現的是男女間的離別相思,其寫法上的特別之處表現為,詞作基本上擺脫了即景傳情和因物興感的手法,采用了直言的方式絮絮道來,語言淺白,不事含蓄。
詞之開篇既不寫景,也不敘事,而是抓住客中懷人心理流程中一種最強烈的感受—“悔”。非常突兀地直入“話題:“追悔當初孤深愿”。當初與所愛之人離別,辜負了她對自己的一片深情厚誼,現在回想起來真是追悔莫及。時光飛逝,縱然一個心愿深深,一個舊情縈繞,相見卻遙遙無期,故曰“兩成幽怨”。一“深”一“幽”兩相比照,更見愛之深、怨之切。惟其如此,方引出下面的三句。“任越水吳山”三句中雖有“越山吳水、“似屏如障”的描繪,由“任”字領起,再以一句“奈獨自、慵抬眼”轉接,使得景物成了敘述話語的一部分,這與純粹的景物描寫或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寫法有著很大的不同。
詞的下片仍是訴說相思不得相見的愁怨。過片兩句承接上片的詞意,“賞煙花”三句表明詞人在強自掙扎,試圖在山水管弦中尋求歡笑,誰知這種努力反而增添了憂思。“更時展丹青,強拈書信頻頻看”。萬般無奈之下,只好展開對方的來信一遍遍地觀看。“時展丹青”、“強拈書信”的動作細節描寫極為生動傳神,表現了詞人內心的愁苦和為擺脫這種愁苦的努力掙扎。“又爭似、親相見”,但是,筆墨固然可以傳情,終究比不上“親相見”。
全詞緊緊圍繞著一個“怨”字層層鋪陳,因“怨”而哪堪那吳山越水;為解“怨”去賞美景,“聽管弦”,誰知反添“腸斷”;最后只好展開書信,頻頻觀看,然而終究不如親見,其怨又深一層了,全詞只有一個怨字,但處處不離怨字,可謂善于寫怨也。
柳永簡介
唐代·柳永的簡介
![柳永](/d/file/p/cadf878eea5c21a5a264f7978c5dfd6b.jpg)
柳永,(約987年—約1053年)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漢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宋仁宗朝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他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畢生精力作詞,并以“白衣卿相”自詡。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于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創作慢詞獨多。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極其廣泛,人稱“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對宋詞的發展有重大影響,代表作 《雨霖鈴》《八聲甘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