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憶故人·暮春》鑒賞
原文
華胥夢斷人何處,聽得鶯啼紅樹。幾點薔薇香雨,寂寞閑庭戶。
暖風不解留花住,片片著人無數。樓上望春歸去,芳草迷歸路。
賞析
上片以神話之筆,寫夢醒后詞人在友人家所見之情景。“華胥夢斷人何處”寫醒景,理想安樂之境的夢做完了,主人不知何處去?“聽得鶯啼紅樹”寫禽景,“鶯啼”于“紅樹”。“幾點薔薇香雨”寫物景,薔薇露水如香雨點點滴下。“寂寞閑庭戶”寫院景,寂寞籠罩著空閑的庭院。四幅圖景組綴,一“紅”一“香”與“夢斷”、“寂寞”對印,給讀者以寂寞空曠之印象。
下片以象征的筆法,回憶著寫春游中所見到的景象,回答上片所提出的問題。“暖風不解留花住,片片著人無數”,這兩句截取典型的鏡頭來突出暖風“不解”無情,花“著人”有情,那人是無情還是有情?“樓上望春歸去”為回答之筆,“樓上望春歸去。”樓上人是有情的,望春也應該有情,回到青春時期,永葆春意。然而縱觀眼前景色,現實是無情的。最后一句“芳草迷歸路”為點題之筆,正如詞人《常潤道中,有懷錢塘,寄述古五首》其二所寫:“草長江南鶯亂飛,年年事事與心違。”盡管滿目芳草,卻不見歸途。
全詞運用神話、象征的筆法與寫實結合,借景喻意,含蓄深雋。借回憶寒食節出游之筆,巧妙袒露了詞人自己對官場、功名的殘酷的現實不滿。盡管“鶯啼紅樹”,“薔薇香雨”,到頭來卻是“寂寞閑庭戶”。“望春歸去”,卻是“芳草迷歸路”,確屬一場華胥夢。
蘇軾簡介
唐代·蘇軾的簡介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