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桂令·過多景樓》鑒賞
原文
滔滔春水東流。天闊云閑,樹渺禽幽。山遠橫眉,波平消雪,月缺沉鉤。桃蕊紅妝渡口,梨花白點江頭。何處離愁?人別層樓,我宿孤舟。
賞析
“多景樓”是江蘇省鎮江市的一處寺內建筑,具其之所心被稱為“多景”,也是因為它建在山上,地勢高,萬事萬物都可盡收眼底。詩人登高望遠,前文極寫所見景色之美,最后三句一問一答道出哀情,可見此曲采用的是以樂景反襯哀的情的手法。
前三句寫的是整體感受,春水東去,天空遼遠、閑云飄散,視野極其開闊,那樹顯得對么渺遠,那鳥仿佛也都消失了蹤跡。就像是一種脫離塵囂的展望,一片豁然開朗。接著具體寫了所見景物:山如黛、水如鏡、月缺似沉鉤,寓意白晝將盡。詩人依次運用了“闊”“閑”“渺”“幽”以及“遠”“平”“缺”等加以刻畫,句式倒裝,使景物描寫細膩生動。
再把視線住下,桃花梨花紅白相間的景色下是那“渡口”和“江水”,曲至此,已經透出離別之情。尾三句便點出真意:“何處離愁?人別層樓,我宿孤舟。“有如蜻蜓點水一點而出,讓原本沉浸的樂景中的人,哀感頓生。
周文質簡介
唐代·周文質的簡介
周文質(?-1334),元代文學家。字仲彬,建德(今屬浙江)人,后居杭州。與鐘嗣成相交二十余年,良人情深意篤,形影不離,故《錄鬼簿》對他有詳細的記載:“體貌清癯,學問淵博,資性工巧,文筆新奇。家世儒業,俯就路吏。善丹青,能歌舞,明曲調,諧音律。性尚豪俠,好事敬客善繪畫,諧音律。所作雜劇今知有四種。現僅《蘇武還鄉》(或稱《蘇武還朝》)存有殘曲。散曲存有小令四十三首,套數五套,多男女相思之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