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銜杯·留花不住怨花飛》鑒賞
原文
留花不住怨花飛。向南園、情緒依依。可惜倒紅斜白、一枝枝。經宿雨、又離披。
憑朱檻,把金卮。對芳叢、惆悵多時。何況舊歡新恨、阻心期。空滿眼、是相思。
賞析
是詞寫相思。前闋傷春,首三句寫“怨”:“留花不住怨花飛,向南園、情緒依依。”主人公面對南園,嘆息無力將春花留住,傷春情緒依依,愁怨落花漫天飛舞。“依依”的怨情,真如飛花般撩亂。“可惜”直白抒情,“倒紅斜白”,紅花倒伏,白花歪斜,一片狼藉;“一枝枝”,數不清,全都這樣,滿目慘狀。經昨夜的一場風雨,再次受到摧殘,零落凋謝的樣子,目不忍睹:“依依”言情緒;“枝枝”言規模;“倒”、“斜”言慘狀;“經”、“又”言反復,將“怨”情融入落花場景,充分表達了傷春情懷。
后闋抒相思之情。主人公憑靠朱欄,手舉金杯,面對花殘葉敗的芳叢,惆悵經久不止。感情發展的脈絡清楚,“惆悵多時”呼應“情緒依依”,漸進、發展到結尾,涌流而出:“何況舊歡新恨、阻心期。空滿眼、是相思。”由暮春的落花起興,言傷春之懷,言懷人之愁,結于相思之情。
這是一首惜春詞,它細膩地表現了由凋零的花草引發的舊歡新恨。詞人對被風雨吹打落地的花葉充滿了憐惜之情,這種情景最易勾起他對已經逝去的美好事物的懷念,但終歸徒然,故而又心生惆悵悲凄。無可奈何之際,只好獨憑朱欄,以飲酒來稍作安慰,但新恨舊歡,總是遺忘不掉。表現了詞人對人生那種無奈的又很痛苦的心理特征的深刻感悟。人生是痛苦的,但又必須堅持著度過。詞人的心理非常細膩、敏感,對發生在世間的細微變化他都有清晰的描述。全詞語言嫻雅清麗,情緒抑揚婉轉,寫景中盡含情愫。
晏殊簡介
唐代·晏殊的簡介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詞人、詩人、散文家,北宋撫州府臨川城人(今江西進賢縣文港鎮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為撫州府手力節級),是當時的撫州籍第一個宰相。晏殊與其第七子晏幾道(1037-1110),在當時北宋詞壇上,被稱為“大晏”和“小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