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聞杜宇》鑒賞
原文
杜鵑日日勸人歸,一片歸心誰得知。
望帝有神如可問,謂予何日是歸期。
賞析
謝枋得此詩,抓住了杜鵑鳥啼聲的這些特點來抒寫自己的感情。其最成功之處在于用望帝的傳說來抒發自己徹骨的思歸之情,并把這種情緒描繪得纏綿往復,回腸蕩氣。
作者在二十八字的短短篇幅里,高度地集中題材。全詩緊緊圍著一個人(作者自己)、一種物(杜鵑)、一件事(歸)展開。僅從字面上來看,四句中有兩句出現了作者自己,兩句出現了杜鵑鳥,三句出現了“歸”字。進一步研讀,還發現其實四句都沒有離開這人、物、事三者。這種反復吟唱的寫法,類似民歌中的復沓,仿佛仍有“杜鵑催人歸,我歸,我歸,我歸……”的旋律不斷縈繞耳際,律感強烈,引起共鳴。
全詩的結構也十分巧妙。詩的開篇先用杜鵑催歸起興,并連用“日日”二字,足見此鳥之殷勤多情,好像在說物有情而人無意。但接下來次句卻說,我的歸心如此急切,可惜無人知道,當然,杜鵑也是不理解我的。這樣一來便使起興鵑鳴反倒成了鋪墊,從而把作者思歸的情緒推向了高潮。三、四句在前兩句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使人與杜鵑之間形成直接聯系,用人向物發問的方式表達作者對歸期的盼望和對可能出現的永無歸期的憂慮。
通觀全詩,這種由物(勸歸)到人(思歸),再由人(問歸)到物(預示歸期),最后仍然歸結到人(歸期何時)的結構方式,在人、物、事三者之間構成循環不斷的關系,極符合作者所要表達的纏綿不絕、難解難斷的思想感情。
謝枋得簡介
唐代·謝枋得的簡介
![謝枋得](/d/file/p/b892ee51b8514cc8ac953be48efb8d52.jpg)
謝枋得(1226~1289年):南宋進士,江西信州弋陽人,字君直,號疊山,別號依齋,擔任六部侍郎,聰明過人,文章奇絕;學通“六經”,淹貫百家,帶領義軍在江東抗元,被俘不屈,在北京殉國,作品收錄在《疊山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