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樓春·空園數日無芳信》鑒賞
原文
空園數日無芳信,惻惻殘寒猶未定。柳邊絲雨燕歸遲,花外小樓簾影靜。
憑欄漸覺春光暝,悵望碧天帆去盡。滿堤芳草不成歸,斜日畫橋煙水冷。
賞析
該詞是一首寫傷春、思歸的作品。詞中蘊含著無限傷感,流露出作者滿腹辛酸,這與詞人仕途乖蹇,長期流落異鄉是分不開的。
全詞以寫景為主,寓情于春日景物的描繪之中。開篇二句,寫初春景物和詞人的感受。“空園數日無芳信,惻惻殘寒猶未定。”嚴冬剛過,園中花草尚無萌發的動靜,所以說“無芳信”。第二句是寫作者的感受,“惻惻”是悲痛之意,“殘寒猶未定”是悲痛的緣由,“猶”字隱隱顯露出詞人盼春心切,對眼前的時令氣候厭倦不滿之意。“柳邊絲雨燕歸遲,花外小樓簾影靜。”但是,柳樹吐絲、春雨蒙蒙、燕子歸遲等等都預示著春天已經來臨。此時詞人應該心情舒暢了,但事實又不是那樣,“簾影靜”的一個“靜”字,說明那深居樓中的人并無心欣賞春景春色,簾影不動,氣氛顯得格外沉悶寂靜,含蓄地道出樓中人,或者就是作者自己憂心忡忡,似乎有難言的苦衷。
下片寫暮春景色,在景物描寫中表現出詞人心緒不佳的原因。“憑闌漸覺春光暝,悵望碧天帆去盡。”這二句寫動作、感覺,情在其中。憑欄眺望,惆悵的情緒涌上心頭,春光流逝,孤帆遠去,更觸動了詞人的心思,“滿堤芳草不成歸”,已是綠草如茵的深春,久居異鄉,不能“成歸”,這句與前句“悵望”相承,與首聯“惻惻”相呼應,道出了詞人“傷春”的原因,就是“思歸”。尾句“斜日畫橋煙水冷”,勾勒了一幅清淡孤冷的畫面,與“滿堤芳草”映襯,進一步烘托詞人因“思歸”而苦惱萬分的悲涼心緒。
吳翌鳳簡介
唐代·吳翌鳳的簡介
吳翌鳳(1742~1819)清著名藏書家。字伊仲,號枚庵、一作眉庵,別號古歡堂主人,初名鳳鳴,祖籍安徽休寧,僑居吳郡槐樹街(今蘇州),藏書家吳銓后裔。所著《遜志堂雜抄》10卷,系其讀史筆記,內容多方涉及歷代藏書、刻書史實,足資研究藏書史參考。另著有《懷舊集》20卷、《卯須集》20卷、《吳梅村詩集箋注》20卷、《與稽齋叢稿》31卷、《東窗叢錄》5卷等。輯有《國朝文征》40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