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孫圉論楚寶》鑒賞
原文
王孫圉聘于晉,定公饗之。趙簡子鳴玉以相,問于王孫圉曰:“楚之白珩猶在乎?”對曰:“然。”簡子曰:“其為寶也,幾何矣?”曰:“未嘗為寶。楚之所寶者,曰觀射父,能作訓辭,以行事于諸侯,使無以寡君為口實。又有左史倚相,能道訓典,以敘百物,以朝夕獻善敗于寡君,使寡君無忘先王之業;又能上下說于鬼神,順道其欲惡,使神無有怨痛于楚國。又有藪曰云,連徒洲,金、木、竹、箭之所生也,龜、珠、角、齒、皮、革、羽、毛,所以備賦,以戒不虞者也;所以共幣帛,以賓享于諸侯者也。若諸侯之好幣具,而導之以訓辭,有不虞之備,而皇神相之,寡君其可以免罪于諸侯,而國民保焉。此楚國之寶也。若夫白珩,先王之玩也,何寶之焉?”
“圉聞國之寶,六而已:圣能制議百物,以輔相國家,則寶之;玉足以庇蔭嘉谷,使無水旱之災,則寶之;龜足以憲臧否,則寶之;珠足以御火災,則寶之;金足以御兵亂,則寶之;山林藪澤足以備財用,則寶之。若夫嘩囂之美,楚雖蠻夷,不能寶也。”
賞析
王孫圉雖然生活在兩千多年前,但他對于寶物的見解至今還給我們以深刻的啟示。一個國家應該看重什么呢?是人才,是土地山水。因為古代認為某些玉石,烏龜,珠寶具有靈氣,所以也被作為寶物,但是,純粹是裝飾品的白珩卻不在寶物之列。所寶唯賢,是本文之主論。這就與趙簡子形成鮮明的對照,簡子看重的是佩玉,在外國使臣面前有意弄得叮當作響,想炫耀一番。文章前后照應,開頭寫趙簡子“鳴玉以相”,最后以王孫圉認為這是“嘩器之美”照應。文章結尾雖然沒有寫趙簡子的反應,但我們讀了王孫圉的一席話,完全可以想見其尷尬之狀,是令人深思的。
佚名簡介
唐代·佚名的簡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