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諫院題名記》鑒賞
原文
古者諫無官,自公卿大夫,至於工商,無不得諫者。漢興以來,始置官。
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眾,得失利病,萃於一官使言之,其為任亦重矣。居是官者,常志其大,舍其細;先其急,后其緩;專利國家而不為身謀。彼汲汲於名者,猶汲汲於利也,其間相去何遠哉!
天禧初,真宗詔置諫官六員,責其職事。慶歷中,錢君始書其名於版,光恐久而漫滅。嘉祐八年,刻於石。后之人將歷指其名而議之曰:“某也忠,某也詐,某也直,某也曲。”嗚呼!可不懼哉!
賞析
本文論述了諫官的職責與重要性。作者認為向皇帝進諫是很重要的事情,所以要設立諫官。因為諫官的責任重大,為此官者必須謹慎和忠誠,還要將諫官的名字刻在石上讓當時和后來的人監督。
體現了作者敢于直諫,不阿諛奉承;舉忠斥奸,不為身謀的精神。在《諫院題名記》中,他要求做諫官的“當志其大,舍其細,先其急,后其緩;專利國家,而不為身謀。彼汲吁名者,猶汲吁利也。其間相去何遠哉!”他曾經說自己平生所作所為,沒有一件事是不能對人講的。他廉潔奉公、以節儉為樂的品德更是一直被眾傳頌。
司馬光簡介
唐代·司馬光的簡介
![司馬光](/d/file/p/4dcdbf4d93f3dd228e0be6e280cbd9d7.jpg)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