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氏瓜廬》鑒賞
原文
不作封侯念,悠然遠世紛。
惟應種瓜事,猶被讀書分。
野水多于地,春山半是云。
吾生嫌已老,學圃未如君。
賞析
首聯“不作封侯念,悠然遠世紛”,寫出薛師石不求利祿,超乎世俗的情懷。“悠然”,超遠之貌,在這里似乎兼有“心遠”與“地偏”兩重意思在內。結廬之境遠隔囂塵,這是“地偏”;胸襟之中不慕功名,這是“心遠”,索居于會昌湖西的薛師石是做到了這兩點的。
頷聯“惟應種瓜事,猶被讀書分”,是寫這位隱士所從事的事情。看了這一聯,會使讀者想起陶淵明《讀山海經》中的兩句:“既耕且已種,時還讀我書”。隱逸之士,其勞動并非為了糊口,其讀書并非為了功名,而都不過是精神寄托而已。試想,耕種累了就讀讀書,“半耕半讀”,這是一種多么充實、自在而又富于情趣的生活。不過詩人這兩句與陶淵明的詩句情旨雖同,在句法上卻有一點區別。陶淵明的詩句字面本身就透出一種從容、閑適之意。詩人的兩句是說:每曰只顧忙著應付種瓜的事還不算,而且要抽出一半兒時間來讀書。這“惟應……猶被……”的句式,透著忙上加忙的意思。其實,這里是通過“忙”來寫閑的。詩人這里通過種瓜、讀書的“忙”,來把薛師石超然遺世的閑適之情巧妙地映帶出來了。
頸聯“野水多于地,春山半是云”化用姚合《送宋慎言》:“驛路多連水,州城半在云”兩句,寫的是薛氏瓜廬四周的景色,前一句寫湖沼的景象非常貼切,后一句寫遠處的云山也很傳神,為讀者展現出一幅生動的畫圖。這是一種洋溢著“野趣”的、不帶人工痕跡的自然美景,與隱士的情懷是那樣的合拍。可以說,此外境本身就是隱士心境的反照。
尾聯“吾生嫌已老,學圃未如君”,直接抒發詩人對于薛氏瓜廬的感觸。““圃”本指種蔬菜,這里指薛師石以種瓜隱居而言。這一聯惋惜的慨嘆,在詩中起的是“卒章顯志”的作用,從而把詩人自己對隱居生活的羨慕與向往正面傳達出來。
全詩用典貼切,章法布置有序,讀來頗為流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