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冠子·霞帔云發》鑒賞
原文
霞帔云發,鈿鏡仙容似雪,畫愁眉。遮語回輕扇,含羞下繡帷。
玉樓相望久,花洞恨來遲。早晚乘鸞去,莫相遺。
賞析
這首詞是借寫女道士的容貌、情態與動作來言情的,表面看起來全是鋪陳其外貌妝束,其實詞人是用物象的錯綜排比手法把客觀的景物展現在讀者面前,讓讀者運用自己的想象把它們貫穿起來,從而理解人物。
此詞上片寫女主人公美麗的容貌和含羞多情之態。“霞帔”三句,寫女主人公彩霞般的披肩,云一般的鬢發,鑲金的鏡子里,出現了她如雪潔凈的容貌,她對鏡正畫著略帶愁意的蛾眉。這里以一個“愁”字點出女主人公的心情。“遮語”二句,描寫女主人公遮語、含羞、回扇、下帷等神態動作,生動地表現出她心事重重卻又欲說還休,情思縈繞卻又含羞掩飾的情態。下片寫女主人公的相思相念與綿綿情思。“玉樓”二句,寫女主人公望情人早日來到。意思是站在玉樓上盼望已久,恨情人來遲,道出其相思之切。“早晚”二句,直道心曲,寫女主人公的愿望:自己遲早總要乘鸞而去,希望情人不要遺棄。
上片用的都是相當于現代電影蒙太奇小景別的手法展現景物,鏡頭自背后從下而上,先是讓人們看到女主人公的服飾“霞帔”,然后是如云的黑發;之后鏡頭切換到照鏡子的場景,也是一個特寫,人面與鏡像相映襯;之后又是另一個正面近景,女主人公輕轉羅扇,遮住因竊竊私語而微微翕動的雙唇,好像是怕被人聽到,嬌羞地走到窗前放下繡幃。下片寫女主人公的期望。這里,就不是單純的景物鋪陳,而是人的服飾和外貌的客觀呈現,但它也需要讀者根據想象,在頭腦中把這些畫面串聯成一個連續的情景,感受人物的心情,體會詞人所要表達的感情。結尾直道心愿,其依戀之情,一往情深,相思之意,真摯感人。
溫庭筠簡介
唐代·溫庭筠的簡介
![溫庭筠](/d/file/p/eea9a50d2fd6ad1f6a3bd94b6e49818f.jpg)
溫庭筠(約812—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于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秾艷精致,內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并稱“溫韋”。存詞七十余首。后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