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裴施州》拼音版
唐代:杜甫
寄裴施州-杜甫
廊廟之具裴施州,宿昔一逢無此流。金鐘大鏞在東序,冰壺玉衡懸清秋。
自從相遇感多病,三歲為客寬邊愁。堯有四岳明至理,漢二千石真分憂。
幾度寄書白鹽北,苦寒贈我青羔裘。霜雪回光避錦袖,龍蛇動篋蟠銀鉤。
紫衣使者辭復命,再拜故人謝佳政。將老已失子孫憂,后來況接才華盛。
唐代·杜甫的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
? 杜甫的詩(1134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