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鄉子·舟中記夢》翻譯及注釋
欹枕艣聲邊,貪聽咿啞聒醉眠。夢里笙歌花底去;依然,翠袖盈盈在眼前。
譯文:船行江上,在咿啞嘈雜的搖櫓聲中漸漸入睡。在夢中與意中人相會,她依然是翠袖盈盈的可人情態。
注釋:欹枕:倚枕。艣:同櫓,搖船用具。咿啞:象聲詞,搖櫓聲。聒:聲音嘈雜,使人厭煩。翠袖:著綠色衣衫的人,代指玉人。夢里:一作“變作”。
別后兩眉尖,欲說還休夢已闌。只記埋怨前夜月,相看,不管人愁獨自圓。
譯文:在夢中正與情人難離難舍,欲說還休之際,卻夢斷人醒。回憶前夜分別時,正是圓月中天,月圓而人離別。
注釋:兩眉尖:緊皺雙眉,愁苦貌。夢已闌:夢已盡。埋冤:即埋怨。前夜月:指別時之月。不管人愁獨自圓:人愁離別,月卻獨自向圓。意同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詞:“何事長向別時圓。”
辛棄疾簡介
唐代·辛棄疾的簡介
![辛棄疾](/d/file/p/265954a6eedae9323d3354a2d5b6ed2d.jpg)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 ? 辛棄疾的詩(79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