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白日射金闕》翻譯及注釋
白日射金闕,虎豹九關開。見君諫疏頻上,談笑挽天回。千古忠肝義膽,萬里蠻煙瘴雨,往事莫驚猜。政恐不免耳,消息日邊來。
譯文:贊揚湯朝美堂堂正正的把“進諫之劍”對著帝王居住的地方射去,哪怕是有虎豹把守的九道門,也敢沖破而入。終于使皇帝聽了他的政見。湯朝美屢次向皇上進諫,從不計較個人安危,不怕擔風險。這一副“忠肝義膽”是能夠流傳千古的,可惜的是,這樣的人卻遭到了貶謫,到偏僻荒蠻的地方去受苦。湯朝美還是要做官的,好消息將要從皇帝身邊傳來。
注釋:金闋:均喻指宮廷。萬里蠻煙瘴雨:指湯朝美貶新州事。新州,即今廣東新興縣,在當時被認為是僻遠蠻荒之地。政:同“正”。此借用東晉謝安語。
笑吾廬,門掩草,徑封苔。未應兩手無用,要把蟹螯杯。說劍論詩余事,醉舞狂歌欲倒,老子頗堪哀。白發寧有種?一一醒時栽!
譯文:門前長滿荒草,小道也長滿苔蘚,想想自己的處境只能付之一笑。兩只手沒有用處,只能把著蟹螯杯,借酒消愁,打發日子。于是只有說劍、論詩、醉舞、狂歌在憂愁中度日,頭上長出來白頭發,醒來的時候一根一根拔掉。
注釋:蟹螯杯:喻指飲酒吃蟹。老子:指老了之后。栽:喻指將白發一根根的拔掉。
辛棄疾簡介
唐代·辛棄疾的簡介
![辛棄疾](/d/file/p/265954a6eedae9323d3354a2d5b6ed2d.jpg)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 ? 辛棄疾的詩(79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