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歲·次韻少游》翻譯及注釋
島邊天外,未老身先退。珠淚濺,丹衷碎。聲搖蒼玉佩、色重黃金帶。一萬里,斜陽正與長安對。
譯文:人未老而身已退居在天外孤島上。腰間佩戴金色的玉飾泠泠作響;金黃色的腰帶色彩濃艷。夕陽正斜照著萬里之外的汴京城。
注釋:天外:蘇軾時在瓊州(今海南島),故言島邊天外。丹衷:猶言“丹心”。蒼玉佩、黃金帶:指朝廷命官所佩的飾物。此喻聲情之慘怛。長安,今陜西西安,漢唐時京都。此當指北宋京都汴京(今河南開封)。
道遠誰云會,罪大天能蓋。君命重,臣節在。新恩猶可覬,舊學終能難改。吾已矣,乘桴且恁浮于海。
譯文:路途遙遠,誰說還能見到汴京城。我的罪孽深重,但皇帝能給予寬恕。君王之命很重,不可違背;我的節操依然保持著。大概能期望君王賜予赦免的新恩,但我的舊識積習終究難以改變。算了吧,我還是乘舟漂浮在海上,暫且如此度過余生。
注釋:天:喻皇帝。君命:指君王的命令。臣節,人臣的節操。覬:希圖、冀望。已矣:算了、罷了。桴:小筏子。恁:這樣。
蘇軾簡介
唐代·蘇軾的簡介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 ? 蘇軾的詩(2851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