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移得綠楊栽后院》翻譯及注釋
移得綠楊栽后院。學舞宮腰,二月青猶短。不比灞陵多送遠,殘絲亂絮東西岸。
譯文:從外面移來了一株小小楊柳,將它栽種后院。它在初春二月枝干尚短,也著舞動自己纖細的腰肢。不像那灞陵邊上的柳樹,因為人們折柳送別而殘絲亂絮地被人拋棄在東西岸邊。
注釋:綠楊:綠柳。宮腰:即楚腰,纖腰。后世即以楚腰泛指女子的細腰。青猶短:指楊柳鵝黃初現,而綠尚不足。灞陵:地名,本作‘‘霸陵”,漢文帝陵墓,故址在今陜西西安市東,附近有霸橋,為古人折柳送別處。殘絲:折斷的柳枝。亂絮:散亂的柳絮。
幾葉小眉寒不展。莫唱陽關,真個腸先斷。分付與春休細看,條條盡是離人怨。
譯文:幾片眉毛一樣的小葉因春寒而皺巴巴的。不要唱《陽關曲》了,還沒唱它就因為別離而斷腸了。告訴春天休要細看它了,它的一根根枝條都展現出與戀人分別的哀怨。
注釋:小眉:喻楊柳初生的嫩葉。陽關:即《陽關三疊》,又稱《渭城曲》,曲調名。唐、宋時的送別歌曲。陽關,古地名,在今甘肅敦煌西南。分付:付托。條條:指柳條。
張先簡介
唐代·張先的簡介
![張先](/d/file/p/a6f5b30ad7b2bfceaaeb447257ea1056.jpg)
張先(990-1078),字子野,烏程(今浙江湖州吳興)人。北宋時期著名的詞人,曾任安陸縣的知縣,因此人稱“張安陸”。天圣八年進士,官至尚書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間。曾與梅堯臣、歐陽修、蘇軾等游。善作慢詞,與柳永齊名,造語工巧,曾因三處善用“影”字,世稱張三影。
...〔 ? 張先的詩(204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