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翻譯及注釋
別茂嘉十二弟。鵜鴂、杜鵑實兩種,見《離騷補(bǔ)注》
綠樹聽鵜鴂。更那堪、鷓鴣聲住,杜鵑聲切。啼到春歸無尋處,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間離別。馬上琵琶關(guān)塞黑,更長門、翠輦辭金闕。看燕燕,送歸妾。
譯文:聽著綠樹蔭里鵜鴂叫得凄惡,更令人悲傷不已。鷓鴣鳥“行不得也哥哥”的啼叫剛住,杜鵑又發(fā)出“不如歸去”悲切的號呼。一直啼到春天歸去再無尋覓處,芬芳的百花都枯萎,實在令人愁恨、痛苦。算起來這樁樁件件也抵不上人間生離死的痛楚。漢代王昭君騎在馬上彈著琵琶,奔向黑沉沉的關(guān)塞荒野,更有陳皇后阿嬌退居長門別館,坐著翠碧的宮輦辭別皇宮金闕。春秋時衛(wèi)國莊姜望著燕燕雙飛,遠(yuǎn)送休棄去國的歸老。
注釋:杜鵑:其聲哀婉,如說“不如歸去”。未抵:比不上。馬上琵琶:用王昭君出塞事。“更長門”句:用陳皇后失寵事。
將軍百戰(zhàn)身名裂。向河梁、回頭萬里,故人長絕。易水蕭蕭西風(fēng)冷,滿座衣冠似雪。正壯士、悲歌未徹。啼鳥還知如許恨,料不啼清淚長啼血。誰共我,醉明月。
譯文:漢代名將李陵身經(jīng)百戰(zhàn),兵敗歸降匈奴而身敗名裂。到河邊轎頭送別蘇武,回頭遙望故國遠(yuǎn)隔萬里,與故友永遠(yuǎn)訣別。還有荊軻冒著蕭瑟秋風(fēng),慷慨悲歌無盡無歇。啼鳥若知人間有如此多的悲恨痛切,料想它不再悲啼清淚,而總是悲啼著鮮血。如今茂嘉弟遠(yuǎn)別,還有誰與我飲酒共醉賞明月?
注釋:將軍:引用漢武帝時李陵。“向河梁”句:引用李陵別蘇武事。“易水”句:引用《史記·刺客列傳》中荊軻刺秦王事。如許恨:像上面的許多恨。
辛棄疾簡介
唐代·辛棄疾的簡介
![辛棄疾](/d/file/p/265954a6eedae9323d3354a2d5b6ed2d.jpg)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jì)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zhàn)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fù)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dāng)時執(zhí)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zé);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fēng)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xì)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dāng)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 ? 辛棄疾的詩(79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