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言五首·其三》翻譯及注釋
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鉆龜與祝蓍。
譯文:我送給你一種解決疑問的辦法,這個辦法不需龜甲,蓍草莖來占卜吉兇。
注釋:君:您,這里指作者的好友元稹。法:辦法,方法。決:決定,解決,判定。狐疑:狐性多疑,故用狐疑指猶豫不定。鉆龜、祝蓍(shī):古人因迷信而占卜的方法,鉆龜殼后看其裂紋占卜吉兇,或拿蓍草的莖占卜吉兇。這里是指求簽問卜。蓍,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可入藥,莖、葉可制香料。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譯文:檢驗玉真假還需要燒滿三天,辨別木材還要等七年以后。
注釋:試:試驗,檢驗。辨:辨別,鑒別。材:木材,這里指枕木和樟木。期:期限。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譯文:周公害怕流言蜚語的日子,王莽篡位之前畢恭畢敬。
注釋:篡:篡位,臣子奪取君主的權位。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譯文:假使這人當初就死去了,一生的真假又有誰知道呢?
注釋:向使:假如,如果,假使。便:就。復:又。周公:姬旦,周武王弟,成王的叔父。
白居易簡介
唐代·白居易的簡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 ? 白居易的詩(258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