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賦虞美人草》翻譯及注釋
當年得意如芳草。日日春風好。拔山力盡忽悲歌。飲罷虞兮從此、奈君何。
譯文:以前當年虞美人過著輕歌曼舞的生活,好象芳草天天得到春風吹拂,自由自在地滋長繁榮,過著無拘無束的美好生活。項羽剛愎自用,屢犯錯誤,終于招致了垓下之圍。在四面楚歌聲中,他痛飲悲歌,高唱的哀歌,和虞美人訣別。虞美人為了忠貞于愛情,不愿入漢宮受辱,也就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唱完和歌而自刎。
注釋:虞美人:詞牌名;原為唐教坊曲,后用為詞牌名。虞美人草:雅州名山縣,出虞美人草。如雞冠花。葉兩兩相對,為唱《虞美人曲》。
人間不識精誠苦。貪看青青舞。驀然斂袂卻亭亭。怕是曲中猶帶、楚歌聲。
譯文:虞美人寧愿死去化為草,以死來保持自己對項王的忠誠,想以死來報答項王對自己的恩愛。她這種心意,十分精誠,也十分痛苦。可所有人有誰知道她、體惜她呢?絕大多數人都是好德不如好色,貪看和贊賞她臨風而舞的優美姿態。眾人正在貪看和贊美虞美人草翩翩起舞的嬌姿艷態時,她忽然收斂舞袖,停止舞蹈,筆挺地站著不動。恐怕是伴奏的舞曲還帶有楚歌的聲音,使她傷感往事而不愿再舞了吧?
注釋:青青:茂盛貌。亭亭:孤立無依之貌。
辛棄疾簡介
唐代·辛棄疾的簡介
![辛棄疾](/d/file/p/265954a6eedae9323d3354a2d5b6ed2d.jpg)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 ? 辛棄疾的詩(79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