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城南》翻譯及注釋
將軍出紫塞,冒頓在烏貪。
譯文:將軍騎馬出了紫塞長城,去與駐扎在烏貪的冒頓作戰。
注釋:戰城南:漢樂府《鐃歌》名,內容描寫戰爭的傷亡景象。后人以此題作詩,亦多寫戰爭。紫塞:泛言邊塞。冒頓:即冒頓單于,秦末漢初匈奴的首領,此泛指敵酋。烏貪:漢西域國名,烏貪訾離國之省稱。其境在今新疆伊犁河流域。此借指敵人的根據地。
笳喧雁門北,陣翼龍城南。
譯文:兩軍在雁門關的北面發起了戰爭,我軍與敵軍在城南布下了陣勢。
注釋:笳喧:胡笳的彈奏聲。笳:匈奴樂器,即胡笳。雁門:山名,亦關名,故址在今山西陽高縣北,自古即為戍守重地。陣翼:戰陣的兩側。龍城:此借指敵方的首府。
雕弓夜宛轉,鐵騎曉參驔。
譯文:戰爭一夜未停,戰士們的雕弓發出的鳴聲抑揚動聽,鐵騎的奔跑聲到次日天亮還未斷絕。
注釋:雕弓:雕刻有花紋之弓,此代指攜帶雕弓的士兵。宛轉:猶蜿蜒,隊列行進曲折延伸的樣子。鐵騎:披掛鐵甲的精銳騎兵。驛:馬腳脛參有長毫之稱。參驔:檢查馬匹鎧甲等。參,檢驗。對于該詞組讀音有兩種看法,一說“cāndiàn”,另說“cāntán”。
應須駐白日,為待戰方酣。
譯文:戰士們晚上浴血奮戰,白天本應駐地休息,但他們并未停下來,只等作戰勝利再好好地睡上一覺。
注釋:駐白日:用魯陽揮戈退日典故。魯陽,戰國時楚之縣公,傳說他曾揮戈使太陽退回。為待:為的是等待,戰方酣:戰斗正激烈。
盧照鄰簡介
唐代·盧照鄰的簡介
![盧照鄰](/d/file/p/6f7d9c2941f7b0c9b6d67e566a80c92d.jpg)
盧照鄰,初唐詩人。字升之,自號幽憂子,漢族,幽州范陽(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其生卒年史無明載,盧照鄰望族出身,曾為王府典簽,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學上,他與王勃、楊炯、駱賓王以文詞齊名,世稱“王楊盧駱”,號為“初唐四杰”。有7卷本的《盧升之集》、明張燮輯注的《幽憂子集》存世。盧照鄰尤工詩歌駢文,以歌行體為佳,不少佳句傳頌不絕,如“得成比目何辭死,愿作鴛鴦不羨仙”等,更被后人譽為經典。
...〔 ? 盧照鄰的詩(127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