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雨輞川莊作譯文及注釋
譯文
連日雨后,樹木稀疏的村落里炊煙冉冉升起。燒好的粗茶淡飯是送給村東耕耘的人。
廣闊平坦的水田上一行白鷺掠空而飛;田野邊繁茂的樹林中傳來黃鸝宛轉的啼聲。
我在山中修身養性,觀賞朝槿晨開晚謝;在松下吃著素食,和露折葵不沾葷腥。
我已經是一個從追名逐利的官場中退出來的人,而鷗鳥為什么還要猜疑我呢?
韻譯
空林積雨,薪火難以點燃。午飯做完,馬上送向田間。
漠漠水田,飛起幾只白鷺;陰陰夏樹,傳來婉轉鳥鳴。
慣于山間安靜,早起遍地看花。松下長吃素食,采摘露葵佐餐。
我與野老已融洽無間,海鷗為何還要猜疑?
注釋
積雨:久雨。輞(wǎng)川莊:即王維在輞川的宅第,在今陜西藍田終南山中,是王維隱居之地。
空林:疏林。唐孟浩然《題大禹寺義公禪房》詩:“義公習禪處,結宇依空林。”煙火遲:因久雨林野潤濕,故煙火緩升。
藜(lí):一年生草本植物,嫩葉可食。黍(shǔ):谷物名,古時為主食。餉東菑(zī):給在東邊田里干活的人送飯。餉:送飯食到田頭。菑:已經開墾了一年的田地,此泛指農田。
漠漠:形容廣闊無際。唐羅隱《省試秋風生桂枝》詩:“漠漠看無際,蕭蕭別有聲。”
陰陰:幽暗的樣子。唐李端《送馬尊師》詩:“南入商山松路深,石床溪水晝陰陰。”夏木:高大的樹木,猶喬木。夏:大。囀(zhuàn):小鳥婉轉的鳴叫。鳥的宛轉啼聲。黃鸝:黃鶯。
“山中”句:意謂深居山中,望著槿花的開落以修養寧靜之性。習靜:謂習養靜寂的心性。亦指過幽靜生活。南朝梁何遜《苦熱》詩:“習靜閟衣巾,讀書煩幾案。”槿(jǐn):植物名。落葉灌木,其花朝開夕謝。古人常以此物悟人生枯榮無常之理。其花早開晚謝。故以此悟人生榮枯無常之理。
清齋:謂素食,長齋。晉支遁《五月長齋》詩:“令月肇清齋,德澤潤無疆。”露葵:經霜的葵菜。葵為古代重要蔬菜,有“百菜之主”之稱。
野老:村野老人,此指作者自己。爭席罷:指自己要隱退山林,與世無爭。爭席:典出《莊子·雜篇·寓言》:楊朱去從老子學道,路上旅舍主人歡迎他,客人都給他讓座;學成歸來,旅客們卻不再讓座,而與他“爭席”,說明楊朱已得自然之道,與人們沒有隔膜了。
“海鷗”句:典出《列子·黃帝篇》:海上有人與鷗鳥相親近,互不猜疑。一天,父親要他把海鷗捉回家來,他又到海濱時,海鷗便飛得遠遠的,心術不正破壞了他和海鷗的親密關系。這里借海鷗喻人事。何事:一作“何處”。
參考資料:
1、彭定求等.全唐詩(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98
2、于海娣 等.唐詩鑒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89-90
3、余恕誠 等.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36
4、張國舉.唐詩精華注譯評.長春:長春出版社,2010:114-115
5、蒙萬夫 等.千家詩鑒賞辭典.西安:世界圖書出版西安公司,2006:233-235
積雨輞川莊作創作背景
此詩是王維后期的作品。他后期對現實基本是抱著一種“無可無不可”的漠不關心的態度。最初隱居終南山,后來在藍田輞川得到宋之問的別墅,生活更為悠閑,“與道友裴迪,浮舟往來,彈琴賦詩”。這首詩就是作于王維隱居輞川藍田時期。
參考資料:
1、蕭滌非 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72-174
王維簡介
唐代·王維的簡介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余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 ? 王維的詩(353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