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子高悼亡歸岳陽
[元代]:揭傒斯
都門落葉滿,游子去京畿。忍聽《離鸞操》,遙逐秋鴻飛。
愁霜曉入鏡,淚雨夕沾衣。煙樹黃河岸,風帆采石磯。
平沙回渺漫,寒雨曖熹微。客心閒轉切,鄉書近卻稀。
夢聞兒女泣,行將僮仆依。竊慕漆園放,誰云潘岳非?
乘濤慣不險,回江望若圍。武昌未易到,更向岳陽歸。
都門落葉滿,遊子去京畿。忍聽《離鸞操》,遙逐秋鴻飛。
愁霜曉入鏡,淚雨夕沾衣。煙樹黃河岸,風帆采石磯。
平沙回渺漫,寒雨曖熹微。客心閒轉切,鄉書近卻稀。
夢聞兒女泣,行將僮仆依。竊慕漆園放,誰雲潘嶽非?
乘濤慣不險,回江望若圍。武昌未易到,更向嶽陽歸。
唐代·揭傒斯的簡介
揭傒斯(1274~1344)元代著名文學家、書法家、史學家。字曼碩,號貞文,龍興富州(今江西豐城杜市鎮大屋場)人。家貧力學,大德年間出游湘漢。延佑初年由布衣薦授翰林國史院編修官,遷應奉翰林文字,前后三入翰林,官奎章閣授經郎、遷翰林待制,拜集賢學士,翰林侍講學士階中奉大夫,封豫章郡公,修遼、金、宋三史,為總裁官。《遼史》成,得寒疾卒于史館,謚文安,著有《文安集》,為文簡潔嚴整,為詩清婉麗密。善楷書、行、草,朝廷典冊,多出其手。與虞集、楊載、范梈同為“元詩四大家”之一,又與虞集、柳貫、黃溍并稱“儒林四杰。”
...〔
? 揭傒斯的詩(191篇) 〕
明代:
湛若水
盛夏郁郁苦炎氛,諸公一來滿座春。翠筱炊煙浮雜俎,腐儒粗糲薦香蘋。
酒行未幾起者半,會合況豈由乎人。欲托長歌歌不足,金蘭為我盡殷勤。
盛夏郁郁苦炎氛,諸公一來滿座春。翠筱炊煙浮雜俎,腐儒粗糲薦香蘋。
酒行未幾起者半,會合況豈由乎人。欲托長歌歌不足,金蘭為我盡殷勤。
宋代:
王安石
天下紛紛未一家,販繒屠狗尚雄夸。
東陵豈是無能者,獨傍青門手種瓜。
天下紛紛未一家,販繒屠狗尚雄誇。
東陵豈是無能者,獨傍青門手種瓜。
明代:
何鞏道
未得理歸棹,還棲江上樓。鐘疏遙隔水,寒淺尚疑秋。
月色從今滿,江聲自古流。夜烏啼不住,知是宿城頭。
未得理歸棹,還棲江上樓。鐘疏遙隔水,寒淺尚疑秋。
月色從今滿,江聲自古流。夜烏啼不住,知是宿城頭。
清代:
成鷲
瓜熟已除架,莧乾無復蔬。何當灌園罷,又是筑場初。
晴日遲收稻,中田早結廬。自來勤動慣,不敢廢耕鋤。
瓜熟已除架,莧乾無複蔬。何當灌園罷,又是築場初。
晴日遲收稻,中田早結廬。自來勤動慣,不敢廢耕鋤。
唐代:
龐蘊
行學非真道,徒勞神與軀。千里尋月影,終是枉工夫。
不悟緣聲色,當今學者疏。但看起滅處,此個是真如。
行學非真道,徒勞神與軀。千裡尋月影,終是枉工夫。
不悟緣聲色,當今學者疏。但看起滅處,此個是真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