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筆奉酬伯昌示瀟湘煙竹圖
[宋代]:沈遼
三年瀟湘客,不厭瀟湘游。二水相會處,下有白蘋洲。
洲上多美竹,出沒清淺流。森森百頃青,玉簳長與修煙浮。
歲久無人采,往往半折古岸頭。坡陁上下不知際,直接九疑千古愁。
當時古人相會處,至今作亭在林幽。最愛苦雨時,吾嘗棹輕舟。
樂與漁人相往返,其意豈在網與鉤。由來古人能放達,何必傲王侯。
洛陽公子有佳致,落筆直與造化侔。方拿抨圖止數尺,寫出瀟湘千里秋。
南山老夫謝世故,一榻靜臥如浮漚。遣使持書遠相示,欲與老夫醒病眸。
老夫困瘁不知報,世上誰為王子猷。
三年瀟湘客,不厭瀟湘遊。二水相會處,下有白蘋洲。
洲上多美竹,出沒清淺流。森森百頃青,玉簳長與修煙浮。
歲久無人采,往往半折古岸頭。坡陁上下不知際,直接九疑千古愁。
當時古人相會處,至今作亭在林幽。最愛苦雨時,吾嘗棹輕舟。
樂與漁人相往返,其意豈在網與鈎。由來古人能放達,何必傲王侯。
洛陽公子有佳緻,落筆直與造化侔。方拿抨圖止數尺,寫出瀟湘千裡秋。
南山老夫謝世故,一榻靜臥如浮漚。遣使持書遠相示,欲與老夫醒病眸。
老夫困瘁不知報,世上誰為王子猷。
唐代·沈遼的簡介
沈遼(1032—1085),字睿達,宋錢塘(今余杭)人。沈遘的弟弟,《夢溪筆談》作者沈括的同族兄弟。自幼嗜讀《左傳》、《漢書》,曾鞏、蘇軾、黃庭堅常與之唱和,王安石、曾布皆習其筆法。本無意于功名,王安石曾有“風流謝安石,瀟灑陶淵明”之稱。后由三司使吳充舉薦,負責監內藏庫。
...〔
? 沈遼的詩(292篇) 〕
唐代:
白居易
朝從紫禁歸,暮出青門去。勿言城東陌,便是江南路。
揚鞭簇車馬,揮手辭親故。我生本無鄉,心安是歸處。
朝從紫禁歸,暮出青門去。勿言城東陌,便是江南路。
揚鞭簇車馬,揮手辭親故。我生本無鄉,心安是歸處。
清代:
姚燮
愁聽殘蟀語荒菅,添爇明燈照酒顏。共苦干戈催白發,幾勞風雨夢青山。
挽衣似喜吾身在,話舊難為此夕閒。屈指故人都宿草,眼前尚有茂先孱。
愁聽殘蟀語荒菅,添爇明燈照酒顔。共苦幹戈催白發,幾勞風雨夢青山。
挽衣似喜吾身在,話舊難為此夕閒。屈指故人都宿草,眼前尚有茂先孱。
明代:
王汝玉
雅望推鄉里,清風播縉紳。抱才猶未展,赍志竟長淪。
蘭邑溪堂靜,椒峰壟樹新。幽光當不泯,鉅筆勒貞珉。
雅望推鄉裡,清風播縉紳。抱才猶未展,赍志竟長淪。
蘭邑溪堂靜,椒峰壟樹新。幽光當不泯,鉅筆勒貞珉。
宋代:
羅公升
自緣舉世棄君平,寧為莼鱸憶季鷹。
不識將軍何用揖,元非進士底須稱。
自緣舉世棄君平,甯為莼鱸憶季鷹。
不識將軍何用揖,元非進士底須稱。
唐代:
齊己
又掛寒帆向錦川,木蘭舟里過殘年。自修姹姹爐中物,
擬作飄飄水上仙。三峽浪喧明月夜,萬州山到夕陽天。
來年的有荊南信,回札應緘十色箋。
又掛寒帆向錦川,木蘭舟裡過殘年。自修姹姹爐中物,
擬作飄飄水上仙。三峽浪喧明月夜,萬州山到夕陽天。
來年的有荊南信,回劄應緘十色箋。
宋代:
張侃
五五三三拋堶忙,柳絲深處映陂塘。貍奴犬子尋陰地,八九春中日正長。
五五三三拋堶忙,柳絲深處映陂塘。貍奴犬子尋陰地,八九春中日正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