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涂
詞語解釋
糊涂[ hú tu ]
⒈ ?人頭腦不清楚或不明事理。也指事物混亂不清。
例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糊涂觀念。
英muddled;
引證解釋
⒈ ?頭腦不清;不明事理。
引《宋史·呂端傳》:“太宗 欲相 端,或曰:‘ 端 為人糊涂。’ 太宗 曰:‘ 端 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決意相之。”
金 元好問 《送高信卿》詩:“萬事糊涂酒一壺,別時聊為鼓嚨胡。”
聞一多 《“一二·一”運動始末記》:“每一個糊涂的人都清醒起來。”
⒉ ?模糊。
引《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 荊公 ﹞將舃底向土墻上抹得字跡糊涂,方纔罷手。”
元 喬吉 《揚州夢》第四折:“因此上落魄江湖載酒行,糊涂了黃粱夢境。”
明 唐寅 《出塞》詩之二:“功成筑京觀,萬里血糊涂。”
清 洪昇 《長生殿·窺浴》:“腮邊花粉糊涂,嘴上臙脂狼藉。”
⒊ ?含糊,不明確。
引《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二:“晦菴 也沒奈他何。只得糊涂做了不合蠱惑上官,狠毒將他痛杖了一頓,發去 紹興,另加勘問。”
《儒林外史》第五十回:“不但人拿的糊涂,連這牌票上的文法也有些糊涂。”
⒋ ?方言。指糊狀的食品。
引柯巖 《奇異的書簡·追趕太陽的人四》:“河南 農村有個習慣,一到飯時就好拿著饃,端著‘糊涂’到飯場圪蹴著,三個一群,兩個一伙,連說話帶喝湯。”
《中國歌謠資料·山東臨沐民歌·要吃元亨飯》:“煎餅粗,糊涂薄,肚子吃不飽,怎么能干活!”
國語辭典
糊涂[ hú tú ]
⒈ ?混亂、不清楚。也作「胡突」、「胡涂」、「糊突」、「鶻突」。
引《宋史·卷二八一·呂端傳》:「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紅樓夢·第二五回》:「你這個明白人,怎么糊涂起來了?」
近顢頇 昏瞆
反明白 精明 清醒 清楚
最近近義詞查詢:
擴充的近義詞(kuò chōng)
可以的近義詞(kě yǐ)
感到的近義詞(gǎn dào)
會見的近義詞(huì jiàn)
還是的近義詞(hái shì)
今日的近義詞(jīn rì)
熱騰騰的近義詞(rè téng téng)
發生的近義詞(fā shēng)
親近的近義詞(qīn jìn)
期限的近義詞(qī xiàn)
不及的近義詞(bù jí)
眉飛色舞的近義詞(méi fēi sè wǔ)
證實的近義詞(zhèng shí)
特別的近義詞(tè bié)
醫院的近義詞(yī yuàn)
通常的近義詞(tōng cháng)
手腳的近義詞(shǒu jiǎo)
指正的近義詞(zhǐ zhèng)
務必的近義詞(wù bì)
分開的近義詞(fēn kāi)
面目一新的近義詞(miàn mù yī xīn)
戰場的近義詞(zhàn chǎng)
自力更生的近義詞(zì lì gēng shēng)
廉價的近義詞(lián jià)
發言的近義詞(fā yán)
更多詞語近義詞查詢
相關成語
- yǎn cǎo běn演草本
- diǎn shēn qián典身錢
- zhuī sī追思
- nà gài bō lí鈉鈣玻璃
- nán rén男人
- hòu mén后門
- àn yǐng暗影
- liáo jì寥寂
- gū jié ér箍節兒
- jī tǐ肌體
- fàng chán放嚵
- dùn wēi盾威
- fēi máo飛矛
- gǎi wéi改為
- hé dōng河東
- huí èr回二
- cí yán yì zhèng詞言義正
- shuō dōng dào xī說東道西
- zì rán ér rán自然而然
- lì biàn力辨
- shěn guāng xiāng沈光香
- huí gù回顧
- lù duàn路段
- yù gū tái郁孤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