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

詞語解釋
京師[ jīng shī ]
⒈ ?帝王的都城。
例自京師來。——唐·柳宗元《柳河東集》
元濟詣京師。——《資治通鑒·唐紀》
赴舉京師。——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
自京師乘風雪。——清·姚鼐《登泰山記》
英capital (of a country);
引證解釋
⒈ ?一說, 陜西 鳳翔 有山曰 京,有水曰 師,周文、武 建都于此,統名之曰“京師”。見 清 顧炎武 《肇域志》。一說, 陜西 鳳翔 有山曰 京,有水曰 師,周文、武 建都于此,統名之曰“京師”。見 清 顧炎武 《肇域志》。
引《詩·大雅·公劉》:“京師 之野,于時處處。”
馬瑞辰 通釋:“京 為 豳國 之地名…… 吳斗南 曰:‘ 京 者,地名;師者,都邑之稱,如 洛邑 亦稱 洛師 之類。’其説是也。”
“京師”之稱始此。后世因以泛稱國都。 《公羊傳·桓公九年》:“京師者何?天子之居也。”
《史記·儒林列傳》:“教化之行也,建首善自京師始,由內及外。”
唐 韓愈 《御史臺上論天旱人饑狀》:“京師者,四方之腹心,國家之根本。”
⒉ ?天子的軍隊。
引《左傳·莊公十一年》:“京師敗,曰王師敗績于某。”
⒊ ?指朝廷。
引《史記·吳王濞列傳》:“京師知其以子故稱病不朝,驗問實不病,諸 吳 使來,輒繫責治之。”
國語辭典
京師[ jīng shī ]
⒈ ?首都。
引《公羊傳·桓公九年》:「京師者何?天子之居也。」
《三國演義·第二回》:「便發檄至各鎮,召赴京師。」
近都門 轂下 京都 京華 京城
最近近義詞查詢:
鎮靜的近義詞(zhèn jìng)
勢必的近義詞(shì bì)
大體的近義詞(dà tǐ)
鼓勵的近義詞(gǔ lì)
體貼的近義詞(tǐ tiē)
生平的近義詞(shēng píng)
做事的近義詞(zuò shì)
親密的近義詞(qīn mì)
合格的近義詞(hé gé)
接近的近義詞(jiē jìn)
遺書的近義詞(yí shū)
父母的近義詞(fù mǔ)
城市的近義詞(chéng shì)
盡是的近義詞(jìn shì)
明確的近義詞(míng què)
勢力的近義詞(shì lì)
暗流的近義詞(àn liú)
天地的近義詞(tiān dì)
法衣的近義詞(fǎ yī)
好處的近義詞(hǎo chù)
威風凜凜的近義詞(wēi fēng lǐn lǐn)
涉獵的近義詞(shè liè)
工業的近義詞(gōng yè)
閭里的近義詞(lǘ lǐ)
恍然大悟的近義詞(huǎng rán dà wù)
更多詞語近義詞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