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例
詞語解釋
體例[ tǐ lì ]
⒈ ?著作的編寫格式;文章的組織形式;編輯部或印刷所對于拼法、大寫、標點、排印和版面所遵循的習慣。
英stylistic rules and layout;
⒉ ?綱領與細則。
英guiding principle and detail rules;
⒊ ?辦事的規矩。
英rule;
引證解釋
⒈ ?著作的編寫格式;文章的組織形式。
引《宋書·傅隆傳》:“漢 興,始徵召故老,搜集殘文,其體例紕繆,首尾脫落,難可詳論。”
清 惲敬 《答來卿書》:“而其用意用法之巧勝,有不可勝求者,略舉數篇,以為體例。”
王鵬運 《<彊邨詞>序》:“拙集既用《味梨集》體例,則《春明花事》諸詞,其題目擬《金明池》下書《扇子湖荷花》,題序則另行低一格,而去其‘第一’、‘第二’等字,似較大方。”
⒉ ?綱領制度和內容細則。
引《晉書·李重傳》:“臣以革法創制,當先盡開塞利害之理,舉而錯之,使體例大通而無否滯亦未易故也。”
⒊ ?成規;慣列。
引宋 蘇軾 《相度準備賑濟第一狀》:“欲乞檢會去年體例,更賜加數。”
元 馬致遠 《陳摶高臥》第三折:“無那舞蹈揚塵體例,只打個稽首權充拜禮。”
郭沫若 《今昔集·論儒家的發生》:“正考父 的《鼎銘》是法誡語,不合體例,不能認為它是真的。”
國語辭典
體例[ tǐ lì ]
⒈ ?處事的綱領和法則。
引《晉書·卷四六·李重傳》:「臣以革法創制,當先盡開塞利害之理,舉而錯之,使體例大通而無否滯亦未易故也。」
近體系 體制
⒉ ?著作的編寫格式或文章的組織形式。
引《魏書·卷三五·崔浩傳》:「初,太祖詔尚書郎鄧淵著國記十余卷,編年次事,體例未成。」
最近近義詞查詢:
藥方的近義詞(yào fāng)
振作的近義詞(zhèn zuò)
一見鐘情的近義詞(yī jiàn zhōng qíng)
立場的近義詞(lì chǎng)
創作的近義詞(chuàng zuò)
舒服的近義詞(shū fú)
快速的近義詞(kuài sù)
對于的近義詞(duì yú)
地方官的近義詞(dì fāng guān)
建議的近義詞(jiàn yì)
合股的近義詞(hé gǔ)
太平的近義詞(tài píng)
眉目的近義詞(méi mù)
演習的近義詞(yǎn xí)
進出的近義詞(jìn chū)
手表的近義詞(shǒu biǎo)
昏暗的近義詞(hūn àn)
任職的近義詞(rèn zhí)
同伴的近義詞(tóng bàn)
沿途的近義詞(yán tú)
條例的近義詞(tiáo lì)
創建的近義詞(chuàng jiàn)
個性的近義詞(gè xìng)
色澤的近義詞(sè zé)
左右的近義詞(zuǒ yòu)
更多詞語近義詞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