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史
詞語解釋
外史[ wài shǐ ]
⒈ ?指野史、雜史和以描寫人物為主的舊小說之類,如《儒林外史》
英unofficial history;
引證解釋
⒈ ?古代官名。掌管宣布京畿以外地區的王令、四方地志等。
引《周禮·春官·大宗伯》:“外史,掌書外令,掌四方之志,掌三皇五帝之書。”
宋 陳亮 《三國紀年序》:“自當時之諸侯,國各有史,一言一動,罔不畢載。故四方之志,外史掌之。”
清 黃遵憲 《三哀詩》:“我已外史達,人實高閣置。”
⒉ ?指稗史及某些舊小說。如舊題 漢 黃憲 的《天祿閣外史》、 清 吳敬梓 的《儒林外史》。
⒊ ?舊時文人常用作別號。如 元 張雨 稱 句曲外史,清 惲格 稱 白云外史。
國語辭典
外史[ wài shǐ ]
⒈ ?非正史,大抵為瑣記及小說之類。如《儒林外史》。
近別史
⒉ ?文人常以此作為雅號。
引《明史·卷二八五·文苑傳一·趙塤傳》:「入見,賜之宴,賦詩稱旨,除廣信教授,自號榮陽外史。」
⒊ ?職官名。職掌記錄王者下達于京畿外的命令,并掌理四方邦國志書,三皇五帝的典籍 。
最近近義詞查詢:
清除的近義詞(qīng chú)
智慧的近義詞(zhì huì)
同情的近義詞(tóng qíng)
分別的近義詞(fēn bié)
動作的近義詞(dòng zuò)
正當的近義詞(zhèng dāng)
華夏的近義詞(huá xià)
懊惱的近義詞(ào nǎo)
精華的近義詞(jīng huá)
人造的近義詞(rén zào)
轉變的近義詞(zhuǎn biàn)
節拍的近義詞(jié pāi)
基本的近義詞(jī běn)
承平的近義詞(chéng píng)
冬衣的近義詞(dōng yī)
噴香的近義詞(pèn xiāng)
隨聲附和的近義詞(suí shēng fù hè)
充裕的近義詞(chōng yù)
須要的近義詞(xū yào)
得過且過的近義詞(dé guò qiě guò)
舉不勝舉的近義詞(jǔ bù shèng jǔ)
過時的近義詞(guò shí)
機要的近義詞(jī yào)
平分的近義詞(píng fēn)
來路貨的近義詞(lái lù huò)
更多詞語近義詞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