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諱
詞語解釋
犯諱[ fàn huì ]
⒈ ?舊時指不避尊親或上級的名諱。
英speak blantly;
⒉ ?觸犯忌諱或應該避諱的東西。
英violate a taboo; offend sb.'s sensitivity;
引證解釋
⒈ ?觸犯尊長的名諱。 《南史·王亮傳》:“時有 晉陵 令 沉巑之 性粗疏,好犯 亮 諱, 亮 不堪,遂啟代之。
引巑之 怏怏,乃造坐云:‘下官以犯諱被代,未知明府諱。’”
《北史·杜弼傳》:“相府法曹 辛子炎 諮事云‘取署’, 子炎 讀‘署’為‘樹’, 神武 怒其犯諱,杖之於前。”
明 李贄 《又答京友書》:“然稱其名則以為犯諱,故長者咸諱其名而稱字。”
⒉ ?觸犯忌諱。
引唐 劉知幾 《史通·直書》:“韋昭 仗正於 吳 朝, 崔浩 犯諱於 魏國。”
魯迅 《書信集·致趙家璧》:“內容因多系已經發表過,所以當不至于犯諱。”
羅廣斌 楊益言 《紅巖》第一章:“這種奇特景象似乎并不犯諱,居然不像燃放爆竹和煙火那樣,被官方明令禁止。”
國語辭典
犯諱[ fàn huì ]
⒈ ?不避尊長的名諱。
引《南史·卷二三·王亮傳》:「下官以犯諱被代,未知明府諱。」
近犯忌
最近近義詞查詢:
靈活的近義詞(líng huó)
玄之又玄的近義詞(xuán zhī yòu xuán)
歷史的近義詞(lì shǐ)
光榮的近義詞(guāng róng)
體態的近義詞(tǐ tài)
修改的近義詞(xiū gǎi)
限期的近義詞(xiàn qī)
不當的近義詞(bù dāng)
脫離的近義詞(tuō lí)
心地的近義詞(xīn dì)
經營的近義詞(jīng yíng)
伶人的近義詞(líng rén)
營業的近義詞(yíng yè)
結草銜環的近義詞(jié cǎo xián huán)
至誠的近義詞(zhì chéng)
黑壓壓的近義詞(hēi yā yā)
動聽的近義詞(dòng tīng)
平等的近義詞(píng děng)
打點的近義詞(dǎ diǎn)
不但的近義詞(bù dàn)
小心翼翼的近義詞(xiǎo xīn yì yì)
戰略的近義詞(zhàn lüè)
合適的近義詞(hé shì)
恩愛的近義詞(ēn ài)
超級的近義詞(chāo jí)
更多詞語近義詞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