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無完膚
詞語解釋
體無完膚[ tǐ wú wán fū ]
⒈ ?全身沒有一塊好皮膚。形容渾身受傷。
英have cuts and bruises all over the body; be a mass of bruises;
⒉ ?比喻論點(diǎn)被徹底駁倒或文章被大量刪改。
英be thoroughly refuted; be refuted to the last point;
引證解釋
⒈ ?全身沒有一塊完好的皮膚。
引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黥》:“楊虞卿 為京兆尹時(shí),市里有三 王子,力能揭巨石。遍身圖刺,體無完膚。”
《資治通鑒·后唐莊宗同光三年》:“帝怒,下 貫(羅貫 )獄;獄吏榜掠,體無完膚。”
《金瓶梅詞話》第二七回:“經(jīng)年征戰(zhàn),不得回歸,衣生虱蟣,瘡痍潰爛,體無完膚。”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三官保》:“木棒鐵尺,亂下如雨,一霎,體無完膚,四肢不能轉(zhuǎn)側(cè)。”
⒉ ?比喻被責(zé)罵得很厲害,或被批駁得一無是處。
引朱自清 《經(jīng)典常談·尚書》:“兩書辨析詳明,證據(jù)確鑿,教偽 孔 體無完膚,真相畢露。”
鄒韜奮 《患難馀生記》第一章:“各位律師把他說的鬼話駁得體無完膚,啞口無言。”
國語辭典
體無完膚[ tǐ wú wán fū ]
⒈ ?身上沒有一塊皮膚是完好的,形容受傷慘重。唐·段成式也作「肌無完膚」、「身無完膚」。
引《舊五代史·卷三五·唐書·明宗本紀(jì)一》:「事武皇三十年,排難解紛,櫛風(fēng)沐雨,冒刃血戰(zhàn),體無完膚,何艱險(xiǎn)之不歷!」
《酉陽雜俎·卷八·黥》:「自頸以下,遍刺白居易舍人詩。……凡刻三十余首,體無完膚。」
近皮開肉綻 遍體鱗傷 鱗傷遍體 傷痕累累
反完美無缺
⒉ ?比喻遭人批評(píng)、駁斥的,一無是處,面目全非。
例如:「他被批評(píng)得體無完膚。」
最近近義詞查詢:
后盾的近義詞(hòu dùn)
落后的近義詞(luò hòu)
湊合的近義詞(còu hé)
規(guī)劃的近義詞(guī huà)
誰人的近義詞(shuí rén)
永遠(yuǎn)的近義詞(yǒng yuǎn)
建議的近義詞(jiàn yì)
尋找的近義詞(xún zhǎo)
悅目娛心的近義詞(yuè mù yú xīn)
期間的近義詞(qī jiān)
明顯的近義詞(míng xiǎn)
古里古怪的近義詞(gǔ lǐ gǔ guài)
連年的近義詞(lián nián)
擴(kuò)大的近義詞(kuò dà)
十全十美的近義詞(shí quán shí měi)
遭遇的近義詞(zāo yù)
下手的近義詞(xià shǒu)
超級(jí)的近義詞(chāo jí)
頻頻的近義詞(pín pín)
兒歌的近義詞(ér gē)
行動(dòng)的近義詞(xíng dòng)
執(zhí)政的近義詞(zhí zhèng)
感謝的近義詞(gǎn xiè)
難題的近義詞(nán tí)
眼前的近義詞(yǎn qián)
更多詞語近義詞查詢
相關(guān)成語
- mù cǎo牧草
- tú pǔ圖譜
- yǐ zhàn qù zhàn以戰(zhàn)去戰(zhàn)
- jiè jù借據(jù)
- shù zhī樹枝
- qīng jī qiāng輕機(jī)槍
- zhū gān yù qī朱干玉戚
- tiān mìng天命
- jiā jiā hù hù家家戶戶
- dōng yuè東岳
- huáng liú lí黃琉璃
- shí shàng時(shí)尚
- fā qǐ發(fā)起
- hòu bǔ候補(bǔ)
- jiǎn sù簡(jiǎn)素
- jiǎng lǐ xìn講理信
- shì zhǔ事主
- tóng tuó cǎo mǎng銅駝草莽
- gāng mù綱目
- zū yòng租用
- tóng lù rén同路人
- jǐng tì警惕
- yǒu nián有年
- yū huí迂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