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別
詞語解釋
甄別[ zhēn bié ]
⒈ ?考核鑒別。
例輒更采集補闕,凡一首一首,以朱書甄別,為時后百一方。——陶弘景《肘后百一方序》
甄別真偽。
英discriminate;
⒉ ?審查區分。
例甄別行狀。
英screen;
引證解釋
⒈ ?鑒別,區別。
引晉 葛洪 《抱樸子·論仙》:“執太璞於至醇之中,遺末務於流俗之外,世人猶尠能甄別。”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雜文》:“總括其名,并歸雜文之區;甄別其義,各入討論之域。”
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四:“古人製作,各有奇處,觀者自當甄別。”
⒉ ?謂審核官吏的行狀資歷而分別去留。
引《三國志·吳志·步騭傳》:“騭 於是條于時事業在 荊州 界者, 諸葛瑾、陸遜 …… 石干 十一人,甄別行狀。”
《新唐書·于休烈傳》:“代宗 嗣位,甄別名品, 元載 稱其清諒。”
清 侯方域 《豫省試策三》:“甄別之道,貪與廉而已。”
葉圣陶 《城中·前途》:“要辦好這里的警政,非把他們嚴加甄別不可。”
⒊ ?泛指選擇淘汰。
引鄭觀應 《盛世危言·考試下》:“凡武學分其目為兩科……每科必分數班,歲加甄別,以為升降。”
葉圣陶 《倪煥之》十七:“附屬小學收費比普通小學貴些,這無異是一種甄別,結果是衣衫過分襤褸冠履甚至不周全的孩子就很少了。”
國語辭典
甄別[ zhēn bié ]
⒈ ?鑒別、區分。
引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雜文》:「總括其名,并歸雜文之區;甄別其義,各入討論之域。」
南朝梁·陶弘景《肘后百一方序》:「輒更采集補闕,凡一百一首,以朱書甄別,為肘后百一方。」
近鑒別
反籠統
⒉ ?審察優劣,決定去取。
引《元史·卷一七〇·張昉傳》:「入為中書省左右司郎中,甄別能否,公其黜陟,人無怨言。」
《文明小史·第六〇回》:「索性拼著精神細細的甄別,其中或有奇材異能,亦未可知。」
最近近義詞查詢:
確實的近義詞(què shí)
感到的近義詞(gǎn dào)
迂回的近義詞(yū huí)
睡覺的近義詞(shuì jiào)
及第的近義詞(jí dì)
民風的近義詞(mín fēng)
盡頭的近義詞(jìn tóu)
氣息奄奄的近義詞(qì xī yǎn yǎn)
組合的近義詞(zǔ hé)
奬勵的近義詞(jiǎng lì)
平凡的近義詞(píng fán)
共同的近義詞(gòng tóng)
干涸的近義詞(gān hé)
哀傷的近義詞(āi shāng)
壯年的近義詞(zhuàng nián)
目的的近義詞(mù dì)
西洋的近義詞(xī yáng)
出席的近義詞(chū xí)
富有的近義詞(fù yǒu)
講義的近義詞(jiǎng yì)
仍是的近義詞(réng shì)
全力以赴的近義詞(quán lì yǐ fù)
曾經的近義詞(céng jīng)
暗地的近義詞(àn dì)
通訊的近義詞(tōng xùn)
更多詞語近義詞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