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障
詞語解釋
屏障[ píng zhàng ]
⒈ ?亦作“屏鄣”。屏風。泛指遮蔽、阻擋之物。保護,遮蔽。
引證解釋
⒈ ?亦作“屏鄣”。屏風。參見“屏風”。
引《晉書·阮籍傳》:“籍 乘驢到郡,壞府舍屏鄣,使內外相望,法令清簡。”
唐 杜甫 《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歌》:“貴戚權門得筆跡,始覺屏障生光輝。”
元 白樸 《墻頭馬上》第一折:“小姐,佳人才子為甚都上屏障,非同容易也呵!”
明 劉基 《發(fā)普濟過明覺寺至深居記》:“諸峯咸外列如屏障,故寺高不露。”
⒉ ?泛指遮蔽、阻擋之物。
引唐 李山甫 《山中依韻答劉書記見贈》:“野寺連屏障,左右相裴回。”
《明史·王復傳》:“險隘俱在內地,而境外乃無屏障,止憑墩堡以守。”
艾青 《在浪尖上》詩:“他是一架大山--敵人難于逾越的屏障。”
⒊ ?保護,遮蔽。
引明 朱有燉 《風月牡丹仙》第三折:“從今俺皆尊讓牡丹仙,愿情在他四圍屏障奉侍他也。”
楊朔 《洗兵馬》卷上一:“山頭上長滿赤松、杉松、落葉松,莽莽蒼蒼的,是屏障 南朝鮮 的一道險要門戶。”
國語辭典
屏障[ píng zhàng ]
⒈ ?用來擋風或隔開、遮掩房室的用具。清·王猷定〈湯琵琶傳〉:「值寇亂,負母鬻食兵間,耳目聾瞽,鼻漏,人不可邇,召之者,隔以屏障,聽其聲而已。」也作「屏門」、「屏風」。
近樊籬
⒉ ?像屏風一樣有遮蔽保衛(wèi)作用的東西,通常指山嶺、島嶼、河流或大型物體等。
引《三國演義·第五九回》:「曹仁引軍夾河立寨,將糧草車輛穿連,以為屏障。」
英語protective screen
德語Unterstand (S)?, Schutzwand
法語écran protecteur, paravent
最近近義詞查詢:
風格的近義詞(fēng gé)
收縮的近義詞(shōu suō)
做作的近義詞(zuò zuò)
優(yōu)越的近義詞(yōu yuè)
指教的近義詞(zhǐ jiào)
不可的近義詞(bù kě)
廢棄的近義詞(fèi qì)
主顧的近義詞(zhǔ gù)
能力的近義詞(néng lì)
安定的近義詞(ān dìng)
香噴噴的近義詞(xiāng pēn pēn)
傳播的近義詞(chuán bō)
造作的近義詞(zào zuò)
特意的近義詞(tè yì)
近似的近義詞(jìn sì)
機緣的近義詞(jī yuán)
目標的近義詞(mù biāo)
思想的近義詞(sī xiǎng)
字據(jù)的近義詞(zì jù)
職能的近義詞(zhí néng)
實際的近義詞(shí jì)
立刻的近義詞(lì kè)
傷心的近義詞(shāng xīn)
聲張的近義詞(shēng zhāng)
莫名其妙的近義詞(mò míng qí miào)
更多詞語近義詞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