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滅
詞語解釋
明滅[ míng miè ]
⒈ ?指時隱時現,忽明忽暗。
例星光明滅。
明滅可見。——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云霞明滅或可睹。——唐·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英flicker;
引證解釋
⒈ ?謂忽明忽暗。
引唐 王維 《山中與裴迪秀才書》:“夜登 華子岡,輞水 淪漣,與月上下,寒山遠火,明滅林外。”
宋 曾鞏 《初發襄陽攜家夜登峴山置酒》詩:“煙嶺火明滅,秋湍聲激揚。”
巴金 《寒夜》十五:“江面昏黑,燈火高低明滅,像無數只眼睛在閃動,像許多星星在私語。”
⒉ ?忽隱忽現。
引南朝 梁 沉約 《奉和竟陵王藥名詩》:“玉泉亟周流,云華乍明滅。”
宋 李之儀 《好事近》詞:“暮山濃淡鎖煙霏,梅杏半明滅。”
蘇曼殊 《畫跋》:“癸卯,參拜 衡山,登 祝融峯,俯視 湘 流明滅。”
國語辭典
明滅[ míng miè ]
⒈ ?忽隱忽現的閃動著。
引唐·溫庭筠〈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詞:「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
宋·張元干〈石州慢·雨急云飛〉詞:「誰家疏柳低迷,幾點流螢明滅。」
近閃爍
最近近義詞查詢:
整體的近義詞(zhěng tǐ)
未必的近義詞(wèi bì)
震驚的近義詞(zhèn jīng)
接觸的近義詞(jiē chù)
教化的近義詞(jiào huà)
光頭的近義詞(guāng tóu)
烏黑的近義詞(wū hēi)
體恤的近義詞(tǐ xù)
再起的近義詞(zài qǐ)
普遍的近義詞(pǔ biàn)
鋪平的近義詞(pū píng)
希望的近義詞(xī wàng)
骯臟的近義詞(āng zàng)
選取的近義詞(xuǎn qǔ)
及第的近義詞(jí dì)
微乎其微的近義詞(wēi hū qí wēi)
地方官的近義詞(dì fāng guān)
調集的近義詞(diào jí)
光輝的近義詞(guāng huī)
相關的近義詞(xiāng guān)
年青的近義詞(nián qīng)
戰爭的近義詞(zhàn zhēng)
飾演的近義詞(shì yǎn)
鮮明的近義詞(xiān míng)
遺書的近義詞(yí shū)
更多詞語近義詞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