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過
詞語解釋
罪過[ zuì guò ]
⒈ ?罪行;過失。
例汝今何罪過。——《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英offense; sin; crime; fault;
⒉ ?感謝。
例罪過村間一老兒,與我衣服盤費。
英thanks;
⒊ ?責(zé)備(多見于早期白話)
例老拙兩個薄薄罪過他兩句言語。
英blame; reproach; rebuke;
引證解釋
⒈ ?罪行;過失。
引《周禮·秋官·大司寇》:“凡萬民之有罪過而未麗於法,而害於州里者,桎梏而坐諸嘉石,役諸司空。”
《史記·蒙恬列傳》:“﹝ 趙高 ﹞日夜毀惡 蒙氏,求其罪過,舉劾之。”
《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這里是帝輦之下,不比邊庭上面,若有罪過,只消解去 臨安府 施行。”
魯迅 《書信集·致山本初枝》:“你一定兩面受責(zé)備罷。請你不要認(rèn)為這是我的罪過。”
按, 清 翟灝 《通俗編·政治》云:“罪過字以大小別,不以公私別,后人例以公犯為罪,私居違礙,則兼稱罪過。”
⒉ ?責(zé)罰;責(zé)備。
引元 楊文奎 《兒女團(tuán)圓》第一折:“則有丈夫休媳婦,那里有個大媳婦休小媳婦。倘或衙門中告下來,我倒吃罪過。”
《警世通言·金明池吳清逢愛愛》:“老拙兩個薄薄罪過他兩句言語,不想女兒性重,頓然悒怏,不喫飯食,數(shù)日而死。”
⒊ ?謙詞。表示愧不敢當(dāng),受之有罪。
引《史記·魏公子列傳》:“公子側(cè)行辭讓,從東階上。自言罪過,以負(fù)於 魏,無功於 趙。”
《資治通鑒·唐高祖武德元年》:“孟秉 以甲騎迎 化及,化及 戰(zhàn)栗不能言,人有來謁之者,但俛首據(jù)鞍稱罪過。”
胡三省 注:“罪過,今世俗謙謝之辭。”
冰心 《我的朋友的母親》:“這真是太罪過了,叫老太太來服侍我。”
⒋ ?幸虧;多謝。
引唐 王建 《山中惜花》詩:“忽看花漸稀,罪過酒醒遲。”
宋 楊萬里 《聽蟬》詩:“罪過渠儂商略秋,從朝至暮不曾休。”
《警世通言·一窟鬼癩道人除怪》:“開學(xué)堂后,也有一年之上。也罪過那街上人家,都把孩兒們來與他教訓(xùn),頗自有些趲足。”
⒌ ?可憐。
國語辭典
罪過[ zuì guò ]
⒈ ?罪惡過失。
引《后漢書·卷四七·班超傳》:「塞外吏士,本非孝子順孫,皆以罪過徙補(bǔ)邊屯。」
《老殘游記二編·第七回》:「所以陛下問我有何罪過,自己不能知道,請按律定罪便了。」
反功勞 功績
⒉ ?責(zé)備、抱怨。
引《警世通言·卷三〇·金明池吳清逢愛愛》:「老拙兩個薄薄罪過他兩句言語,不想女兒性重,頓然悒怏,不吃飲食,數(shù)日而死。」
⒊ ?自謙不敢當(dāng)。
相關(guān)成語
- yóu wán游玩
- bǐng gān餅干
- jiǎn zhí簡直
- yóu guāng guāng油光光
- yuǎn jìn遠(yuǎn)近
- yú lè娛樂
- guī guī jǔ jǔ規(guī)規(guī)矩矩
- lù qí路歧
- zhèng cǎo鄭草
- jiàn shēn cāo健身操
- liù sè qián六色錢
- tóng shēng童聲
- nèi qiē yuán內(nèi)切圓
- xīn tǐ shī新體詩
- móu wú yí ér謀無遺谞
- wéi wù zhǔ yì唯物主義
- tóng tuó cǎo mǎng銅駝草莽
- dòng tǐ胴體
- tóng xīn同心
- yǐ yī jǐng bǎi以一警百
- zhù qiáng筑墻
- pū píng鋪平
- yù gū tái郁孤臺
- bù míng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