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律
詞語解釋
紀律[ jì lǜ ]
⒈ ?為維護集體利益并保證工作進行而要求成員必須遵守的規章、條文。
英morale; discipline;
⒉ ?綱紀法規。
英statutes and laws;
引證解釋
⒈ ?紀綱;法度。
引《左傳·桓公二年》:“百官於是乎戒懼而不敢易紀律。”
《樂府詩集·燕射歌辭三·隋元會大饗歌》:“照臨有度,紀律無虧。”
宋 曾鞏 《祭歐陽少師文》:“公在廟堂,總持紀律,一用公直,兩忘猜昵。”
⒉ ?規矩;規律。
引漢 徐干 《中論·歷數》:“昔者圣王之造歷數也,察紀律之行,觀運機之動。”
宋 邵雍 《和趙充道秘丞見贈詩》:“殊無紀律詩千首,富有云山酒一瓢。”
《金瓶梅詞話》第十四回:“若似 花子虛 終日落魄飄風,謾無紀律,而欲其內人不生他意,豈可得乎?”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三十六忠廟題詞》:“廟廷立 明 初二碑,其文宂長無紀律。然敘 鄱湖 之戰,視他書較詳。”
⒊ ?指軍紀。
引宋 蘇軾 《王仲儀真贊》:“轉運使攝帥事,與副總管議不合,軍無紀律。”
《警世通言·范鰍兒雙鏡重圓》:“只因武備久弛,軍無紀律。”
清 戴名世 《史論》:“觀良將之用眾也,紀律必嚴,賞罰必信。”
⒋ ?機關、團體、政黨等為維護集體利益并保證工作的正常進行而要求其成員所必須遵守的行為規則。
引毛澤東 《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在人民內部,不可以沒有自由,也不可以沒有紀律。”
國語辭典
紀律[ jì lǜ ]
⒈ ?綱紀規章。
引《左傳·桓公二年》:「百官于是乎戒懼,而不敢易紀律。」
《三國演義·第一五回》:「原來太史慈所招軍大半是山野之民,不諳紀律。」
近秩序
英語discipline
德語Disziplin (S)?
法語discipline
※ "紀律"的意思解釋、紀律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最近反義詞查詢:
同級的反義詞(tóng jí)
流體的反義詞(liú tǐ)
迂回的反義詞(yū huí)
開會的反義詞(kāi huì)
加熱的反義詞(jiā rè)
遜色的反義詞(xùn sè)
無能為力的反義詞(wú néng wéi lì)
加入的反義詞(jiā rù)
抵觸的反義詞(dǐ chù)
不合的反義詞(bù hé)
愛國的反義詞(ài guó)
指定的反義詞(zhǐ dìng)
雷同的反義詞(léi tóng)
得意洋洋的反義詞(dé yì yáng yáng)
生產的反義詞(shēng chǎn)
放棄的反義詞(fàng qì)
傷害的反義詞(shāng hài)
各式各樣的反義詞(gè shì gè yàng)
美麗的反義詞(měi lì)
收入的反義詞(shōu rù)
取經的反義詞(qǔ jīng)
夏季的反義詞(xià jì)
厚實的反義詞(hòu shí)
那個的反義詞(nà gè)
奮起的反義詞(fèn qǐ)
更多詞語反義詞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