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斷
詞語解釋
武斷[ wǔ duàn ]
⒈ ?主觀輕率地判斷。
英arbitrary decision; subjective assertion; with high hand;
引證解釋
⒈ ?以威勢妄斷是非。
引《史記·平準書》:“當此之時,網疏而民富,役財驕溢,或至兼并豪黨之徒,以武斷於鄉曲。”
司馬貞 索隱:“謂鄉曲豪富無官位,而以威勢主斷曲直,故曰武斷也。”
⒉ ?謂妄以權勢獨斷獨行。
引唐 元稹 《授劉悟昭義軍節度使制》:“州里行信讓之風,鄉曲除武斷之患。”
宋 曾鞏 《襄州到任表》:“野有羣行之盜,里多武斷之豪。”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仇大娘》:“邑人 趙閻羅,原漏網之巨盜,武斷一鄉。”
⒊ ?只憑主觀作判斷。
引唐 劉禹錫 《祭虢州楊庶子文》:“比陽 布和,戰地盡闢; 壽春 武斷,姦吏奪魄。”
《兒女英雄傳》第三一回:“那著書的既不曾秉筆直書,我説書的便無從懸空武斷。”
李大釗 《戰后之婦人問題》:“我們 中國 的女界,對于這世界的婦人問題,有點興趣沒有,我可不敢武斷。”
⒋ ?主觀,盲目自信。
引田北湖 《論文章源流》:“吾以古文稱《爾雅》,鮮不疑吾為武斷,為狂誕;吾豈無以自信哉?”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名字》:“有時也自己想:這實在太武斷,太剛愎自用了。”
洪深 《這就是“美國的生活方式”》第三幕第一場:“非常傲慢和武斷,是不是?”
國語辭典
武斷[ wǔ duàn ]
⒈ ?不顧情理是否持平而隨意評決他人的是非曲直。
引《史記·卷三〇·平準書》:「或至兼并 豪黨之徒,以武斷于鄉曲。」
《初刻拍案驚奇·卷四》:「至若舞文的滑吏,武斷的土豪,自有刑宰主之。」
反虛心 審慎
⒉ ?非理性的判斷。
例如:「從事學術研究切忌武斷,否則便不夠正確。」
※ "武斷"的意思解釋、武斷是什么意思由忙推網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最近反義詞查詢:
夏天的反義詞(xià tiān)
人類的反義詞(rén lèi)
經常的反義詞(jīng cháng)
醒目的反義詞(xǐng mù)
耐心的反義詞(nài xīn)
人山人海的反義詞(rén shān rén hǎi)
廢棄的反義詞(fèi qì)
憤怒的反義詞(fèn nù)
優厚的反義詞(yōu hòu)
無限的反義詞(wú xiàn)
痛痛快快的反義詞(tòng tòng kuài kuài)
東洋的反義詞(dōng yáng)
廉價的反義詞(lián jià)
放棄的反義詞(fàng qì)
支持的反義詞(zhī chí)
心理的反義詞(xīn lǐ)
起來的反義詞(qǐ lái)
野草閑花的反義詞(yě cǎo xián huā)
過時的反義詞(guò shí)
便宜的反義詞(biàn yí)
巨大的反義詞(jù dà)
敵人的反義詞(dí rén)
種植的反義詞(zhòng zhí)
虛張聲勢的反義詞(xū zhāng shēng shì)
趕走的反義詞(gǎn zǒu)
更多詞語反義詞查詢